《镜花水月:游士孔子》 序言(1)

孔子是圣人,这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不过,这只是孔子身后人们对他的崇敬而已。至于“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文圣”、“太师”、“文宣王”、“文宣帝”、“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头衔,那都是虚的,是历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借助孔子的思想以钳制人们思想的政治权术,是为了榨取孔子的剩余价值而已。

其实,拂去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外加光环,还原历史,孔子并非是让人不可接近的非凡人,而只是一个让人即之可温的邻家老伯而已:

得意之时,他会喜形于色,手舞足蹈,像个得意忘形的小人。

失意之时,他会垂头丧气,自暴自弃,说要“乘桴浮于海”。

悲伤之时,他会毫不掩饰,悲天跄地,哭得稀里哗啦,冉耕与颜回死时,他就是这样。

生气之时,他会破口骂人,毫无涵养,宰予听课不专心,被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他讲亲情伦理,却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为了自己那不着边际的理想,周游列国,东奔西走,从不关心自己的妻子,那个从宋国远嫁而来叫亓官氏的弱女子,甚至弥留之际也不能见上他一面。

他讲父慈子孝,却从未对儿孙尽到关爱与教育的责任,儿子孔鲤先他而死。孙子孔伋尚在襁褓,他便远离鲁国而去了他国。

他讲师道尊严,却没几个学生怕他,子路经常跟他顶嘴,宰予对他不以为然。

他讲“克己复礼”,恢复周公礼法、“天下大同”的宏伟理想,却也不忘美食,而且饮食还挺讲究,割不正不食,肉不新鲜不吃,没有好酱不吃。

当然,孔子也有不同于常人处,与我们的邻家老伯不同:

他博古通今,好学不倦,堪称万世师表。为了了解古礼,他专程远赴周都向老子、苌弘请教;为了提高琴艺,专程登门拜鲁国乐师师襄为师;为了了解上古官制,雪夜请教到访鲁国的郯子;为了了解古代葬礼,带领弟子奔波千百里,去观吴公子季札葬子。

他勤奋敬业,务实进取,堪称实干家。他做乘田吏与委吏时,使鲁国马肥牛壮,人口增加;做中都宰时,一年期满,便让满目疮痍、盗贼遍地的中都面貌焕然一新,民风大变,“四方诸侯则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