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垣阴谋 (5)

皇太后一行刚刚离开热河,就遇见了瓢泼大雨。道路泥泞,无法通行,两位皇太后被迫在长山峪避雨,这里没有像样的膳宿供应。梓宫大约在她们后方三十里。叶赫那拉氏时刻留心礼节,派了几名贴身侍卫,以其同伴和她本人的名义,恭问大行皇帝梓宫安否。怡亲王及其共同辅政诸人以一道上谕作答,报告灵柩车已安全抵达第一驻歇地;叶赫那拉氏于是做出最高当局的姿态,从私房钱中捐出白银千两,赏赐给灵柩车的车夫们,犒劳他们的艰辛服务。怡亲王深知自己的危险与时俱增,只要两位皇太后有设法对付他的行动自由,危险还会继续增加。不过,他依然要勇敢地扮演指派给他的角色,毫不马虎地恪守在他这个位置上必须遵循的传统。他给两宫皇太后上疏,谦卑地感谢她们对先皇遗骨的挂念。叶赫那拉氏则在复旨中赞扬他尽忠职守。就这样,在这条死亡之路上,他们在玩弄礼仪。双方往返的文件都记录于清朝档案,提供了明显的证据,说明满人和汉人即便是在生死关头,同样把形式和文字看得极为重要。在义和团运动的高潮中,可以举出类似的例子。

雨停了,两宫皇太后得以继续旅程,在荣禄护卫下安全地通过了山关,摆脱了遭遇伏击的危险。她们于九月二十九日抵京,比送葬队伍整整早到三天。她们刚刚抵京,便召开秘密会议,出席者有大行皇帝的诸弟,以及忠于皇太后事业的大臣和皇室宗亲。他们进行了漫长而焦虑的商议。尽管圣母皇太后持有合法继承的印玺,但要采取如此极端的步骤,如此匆忙,或许还如此暴力,捉拿护送大行皇帝梓宫的国家级高官,还没有过已知的先例。这样的行动,似乎会被当作对大行皇帝的不敬,以及对新君而言不吉利的开端。因此,一致的意见是,不可操之过急,要谨慎行事。于是决定表面上一律奉行清朝的传统。一旦梓宫抵达,第一步就是剥夺辅政八大臣篡夺的权力,其余依次而行。

按照预定,送葬队伍于十月初二日早晨抵达京城西北门,而在前一天夜晚,恭亲王派出一支大部队驻扎此处,以防载垣的同党发起突袭。小皇帝在两位皇太后陪护下出城迎接梓宫到京,随行的还有大行皇帝的诸弟,以及一大帮文武官员。当灵柩车经过城门时,皇族们会跪地磕头,行礼如仪。梓宫前面是皇室纹章,其后是一大队满族骑兵。怡亲王及其他辅政大臣尽了安全扶柩抵京的责任,按照朝廷规制,接下来便要正式面奏小皇帝,才算履任完毕。为此,他们应召进入在城门内搭起的一座大帐里觐见新皇。两位皇太后都在场,还有先皇诸弟,以及大学士桂良和周祖培。

叶赫那拉氏,此时的主角,皇权的所有象征,显得镇定自若,一如常态,拉开了这场大戏的序幕。她告诉怡亲王:母后皇太后和她本人感谢他及其同僚们作为赞襄政务大臣和军机大臣所尽的忠劳,而如今他们已被解职了。怡亲王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回答说:他是合法任命的首辅大臣,两位皇太后无权剥夺先帝实授给他的权力,在新皇冲龄践祚期间,圣母皇太后本人和其他任何人,未经他明确批准,不得参加朝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