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入侵华北的原因及历史,已经众所周知,在此无须赘述。但是,叶赫那拉氏在逃往热河前后那段惊恐日子里所扮演的角色,欧洲读者是并不熟悉的。关于这个主题,一位翰林学士提供了最有趣的细节,他的日记在若干年后以纪事的形式私下刊行,下面就是这份文献的摘录。它起初题为《罔极篇》,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那样,它主要是一座孝心的丰碑,其中朴实无华地交织着外夷的所作所为,以及叶赫那拉氏已占优势的个性,作者流露出引人入胜的真挚情感。该文的叙事本身也充满了人情味。
(以下《罔极篇》的翻译以《吴柳堂先生文集》卷四之中文原文为基准。本书作者译为英文时有所增删,或与中文原文有所不同。对于删节之处,下面的译文未予补足;对于增添之处,以及不同于原文之处,则以黑体字标出,以使读者明了。——译注)
庚申七月。自慈亲得病起,五六日间,即传夷人已到海口,所有内外一切章奏,概不发抄。以致讹言四起,人心惶惑,然犹未移徙也。时皇上方病,闻警拟狩北方,懿贵妃与僧王不可,且谓洋人必不得入京。
初一日至初十日。慈亲得腹泻之症。初谕家中人,不令不孝知。不孝由署回寓,偶见几上药方,始知病状,然犹以为年年偶犯耳,即令请刘医诊视,以平日多用疏通剂见效,故听其用药。不孝本不信刘医,因自咸丰三年至今八载,宅中自慈亲以次得病,请渠一诊,服药即见功效。以故慈亲及家中人,无一不深信刘医者,而孰知祸胎即兆于此乎。呜呼!昔人谓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不孝不知医,以致遭此大难,祸及慈亲,虽百身亦奚赎乎?
此十日内稍稍有迁徙者,缘海口接仗失利,我军伤亡,且伤一总兵官。北塘兵溃,炮台为夷人所有,僧邸奉旨不令接仗,以故坐困海口。外间未能深悉兵败之故,故消息不甚紧迫耳。
十四日(七月十三日)。不孝见慈亲病势有加无减,心中焦灼,即请感冒假十日。不孝因慈亲抱病,外边一切事情,谕令家人不得告知慈亲。不孝日在慈亲前劝慰,安心静养。自是日以后,海口消息,日紧一日。迁徙出京者,遂纷纷不止矣。
十七日(第二天)。李敏斋大令前赴安徽大营,来宅辞行,知慈亲病,索看刘医方,大不以为然,且言必遭其祸。即亲自立方,中用石膏。不孝禀知慈亲,慈亲勉强服此,夜间觉气短。不孝着急,于五更即将敏斋接来一诊,据敏斋言并非药误。慈亲谓还是刘医方吃得平稳。不孝只得仍请刘医,照常用疏通剂。以不孝屡争老年人岂可如此克削,以后如槟榔、枳实等品,始开除不用矣。惟用顾气略略疏通方。
慈亲命不孝准备寿木,因慈亲自觉大限将近。所幸不孝已于八年前于奉天购得木材,寄放于京城之寿板厂,不孝已从该处取回。
十九日。不孝将寿木由富寿板厂取回,令其在宅鸠工兴作,二十日做成,仔细查看,花板料最难得宽厚,此则帮足三寸余,底盖足五寸,且样子极其好看,不意拼凑,反得全美。据匠人言此刻若在京中买此,恐非千余金不可。适辛三爷亦来,云可值八百金。不孝以此事已成,略觉如愿。
二十一日。叫孔漆匠来宅,先将寿木生漆一遍,先做里,用漆二斤余。是日李裁缝会请六人在宅,支案做寿衣,买绸缎等物。
二十五日夜间,将貂袄做成。不孝因见慈亲精神尚不大减,遂将蟒袄霞帔暂且不做。是时城中哄传夷人已到通州,定于二十七日攻城,居民纷纷移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