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本心?

李安的理智与情感哲学不仅通过姐妹转变的所有这些层面得以体现,而且也显见于李安对这些故事的态度之中。正如前文所言,李安说,他的同情心倾向于情感。然而,他描绘那种挣扎的方法显然证明了他对理智与情感的调和之举。

他身上有艾莉诺和秀莲的和善,有她们的“仁”。无论他的主人公们是如何固步自封或不为所动,他都从不会变得不耐烦,而且从不责备。他也没有公然否定艾莉诺和秀莲似乎如此过分地觉得对其负有义务的世界中的价值。他理解那些世界的拉力,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必要性。但当理智要求太多时,他想让自己的人物从那些要求中解放出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在《卧虎藏龙》开头部分贝勒爷的声音中看到他,当时他对秀莲说:“面对情字,再大的英雄也莫可奈何。”贝勒爷是由秩序和顺从构成的儒教世界的化身,是“礼”教世界的化身,秀莲向这个世界交付了自己的生命。但就连这个叔伯般的长者也认为,秀莲在顺从名誉方面走得太远了。在实践他本人的“仁”的过程中,他试图将她解放出来,以便让秀莲和李慕白两人都获得开释。贝勒爷的台词概括了这两个故事的全部。对勇气和力量的最好测试,莫过于努力克服情感冲动,找到可使所有牵涉其中的人获得自由和名誉的理智与情感的平衡。

正如我们在对李安哲学的分析中还发现的那样,情感更易跨越文化的鸿沟,使我们深深地认同人类的真理,无论我们是在哪里找到这些真理的。沿着这同一条思维线索,我们认为,它也有助于跨越性别的鸿沟,使得这两部电影不仅只关乎妇女的压迫,而且关乎全人类可能为自己营造的囹圄。李安会像他表现自己的女性角色那样全面地表现男人:李慕白和爱德华受到的理智的恶劣影响至少像秀莲和艾莉诺一样多,而威洛比和罗小虎以不同的方式成了献身于情感的牺牲品。这两部电影多多少少地反映了有关妇女角色的历史现实:李安从未回避这一点。但他自己清晰地表达了这样一种不偏不倚的渴望:想让每个人物都尽可能充分而真实地过自己的生活,这使他看到,他们的困境不可能仅仅归因于外部原因和环境。贝勒爷的洞察在此再次有了关联:他看出秀莲和李慕白都陷入了不必要的“礼”教之中,在他们分明都属于彼此之时,却过于服从外在的荣誉。两人都将自己和自己的心诱入了圈套。虽然我们因玉娇龙在电影的最后几个场景中盲目依赖青冥剑的做法而倍感纠结,但她对李慕白发出的“你们怎么见得到本心?”的质疑中却有种令人不适的真理。李慕白可以看出,玉娇龙尚未不可救药地被碧眼狐狸所腐蚀,却未能看到自己和秀莲的心。当艾莉诺在得知爱德华的未婚状态后终于极其愉快且无法控制地垮下来时,他对他们友情的概括揭示出,他俩都未能在那个可以澄清其境况的关键时刻说些什么。

在每个转折点,李安的同情心都让他看到,所有人物是如何在内外的双重压力下苦苦挣扎的。他自己平衡理智与情感的娴熟之举意味着,他绝不会以一方为代价而变成另一方的囚徒,他会努力向自己的观众表达这种完整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