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有求必应吗?(二)

“雨奇,那些食品你都吃过了,妈妈今天给你买没吃过的。”我深思熟虑后想出了这一招。

没想到,雨奇挣脱了我的怀抱,突然蹲下身,看着传统玻璃售货柜里的东西,很兴奋地告诉我:“妈妈,这些东西我都没有吃过呀!”

原来,小孩子并不好糊弄,为了吃到嘴,大脑异常灵活,你有上策,她有对策。而且出招既快又绝,让我一时不好接招。

“是吗?原来你都没有吃过呀?”我故作镇静地来一句。

“真的,都没吃过。”

“那好吧,我们今天先买一样吃。”我的话刚出口,她的嘴巴就撅起来了。

“吃饭要一口一口吃对吗?”

她点点头。

“好吃的东西要一样一样吃对吗?”

她又点了点头。

“那好,今天只买一样吃的,你自己选吧。”

她的眼睛像扫描机一样在货柜里扫来扫去,最后,选了一包果冻。

这时旁边的年轻妈妈对我说:“你家孩子真懂事,听劝。”然后,瞟一眼手里领着的小男孩,“这个死犟,不给买,不回家。”

从那以后,每次去商店,我都有意观察孩子的购物心理和父母的态度。发现为什么有的孩子听劝,有的孩子不听劝?关键不是孩子的欲望多强烈,而是父母的劝说方式和态度。

有个妈妈领着儿子进商店,孩子就喊,我要5个“战斗人”。妈妈很随便地说:“什么战斗人,买那个有啥用。”

“我就要战斗人,我要当大将军布阵。”

“当什么大将军,考了双百再说。”

“今天不买就不回家。”小男孩生气地说,然后,蹲在地上怎么拉也不起来。

他妈妈拧不过,气哼哼地说:“跟你爸一样,想一出是一出,买买买!”

如果家长不是顺着孩子的意愿去引导,而是否定孩子的需求和愿望,无意中把孩子推到对立面,激怒孩子,迫使孩子与父母对着干。最后,面对孩子强硬的对抗,父母不得不妥协,其结果,强化了孩子的欲望和对抗父母的能力。即使2岁的孩子,喜欢一样东西,并想得到它,那种内在的冲动定会像脱缰的野马,想拉住并不容易。所以,父母不要小看孩子购物时的欲望,更不要草率地妥协或粗暴地回绝。

孩子总是随性要东西,每种需求都是率性而为。父母是由着孩子的性子来,还是帮助孩子管理情绪,这件事看似与“智、情、财”三商无关,但却影响“智、情、财”三商的早期发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