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传》 (3)

为结束暴力而死于暴力

在印巴分治后,甘地为了制止种族屠杀,绝食过两次,第一次从1947年9月1日到9月4日,第二次从1948年1月13日到1月18日。然而,甘地平息教派冲突的绝食举动被印度教极端分子认为是保护穆斯林,一些印度教极端份子决定刺杀甘地。

1948年1月30日下午,还没从绝食中完全恢复的甘地在两个侄孙女摩奴和阿巴的搀扶下做晚祷,这时,一个身材结实的年轻人从人群中挤出来,猛地推开甘地身边的两位少女,跪在甘地的脚下,似乎向甘地表示敬意。摩奴以为他要去抚摸甘地的脚,连忙有礼貌地将他推开,说:“巴布已经迟到 20 分钟了!”

没想到这个青年突然挺直身子,一掌把摩奴打翻,掏出手枪,用冰冷的枪口对着甘地赤裸的胸膛,一连放了三枪。两颗子弹穿透了甘地的身体,另一颗子弹钻进了他的肺叶。甘地仍然双手合十,喃喃地说道:“哦,主啊!”随后徐徐倒在草地上。这时正是下午5点 17 分。

凶手是一名印度教徒的极端分子,他的名字叫纳图拉姆·戈德森。他早年曾追随过甘地,投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入狱坐牢。1937 年创办印度教大会和“国民公仆团”,1944年买下一家报纸《印度民族报》。这张报纸专门传播反对甘地,宣传暴力的言论。他刺杀甘地后,并没有趁乱逃走,而是举着手中的手枪,呼喊着告诉警察他是凶手,然后束手被擒。

甘地生前曾明确表示,他谢世24小时之后,遗体应按照印度教的习俗进行火化。1948年1月31日,印度为甘地举办了国葬,据称,送葬的队伍有100万人。

电影中借解说员之口对甘地做了这样的评价:“这个盛大葬礼的死者,死时和活着的时候一样。一个平民,没有任何的财富,也没有任何的官衔。圣雄甘地,既不是军事将领,也不是地方长官,也没有任何科学成就可以夸耀,也不是一名艺术家,然而世界各地人士,包括各界政府代表和高官贵人,在此齐聚一堂,向这位绑着缠腰布的棕肤色小个子致最后的敬意,他领导印度走向自由。诚如马歇尔所说:‘圣雄甘地,是人类良心的代言者,他用谦逊及真理的力量战胜帝国。’爱因斯坦说:‘后代子孙将无法相信,世上曾活生生地出现过这号人物。’这是对他传奇一生最好的总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