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负的领导者。他的志向,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在翰林院的头几年,曾国藩一心赴在诗词与理学上,他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好的词臣。所谓词臣,就是以诗词歌赋著称的臣子。这样的臣子,在中国古代不少。他们用诗词来表达人生的理想,揭露与批判社会丑恶,歌颂一切美好的事物。像杜甫所说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所以在翰林院的前几年,曾国藩非常重视诗词的研究与写作,很快即以诗文成名。同时,一心钻研理学,拜著名理学家唐鉴先生为师,与满族理学家倭仁亦师亦友,理学造诣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一时期,他的理想、志向体现在他所写的一些诗歌当中以及家书里。
去年此际赋长征,豪气思屠大海鲸。
湖上三更邀月饮,天边万岭挟舟行。
竟将云梦吞如芥,未信君山刬不平。
偏是东皇来去易,又吹草绿满蓬瀛。
这是《岁暮杂感十首》中的一首,诗歌描写了一位青年英雄气干云霄的志向。他豪气冲天,入海屠鲸;他志吞云梦,铲除君山。另一首诗《感春六首》,同样表现了一种伟大、豪迈、壮丽的志向。
太华山顶一虬松,万龄千代无人踪。
夜半霹雳从天下,巨木飞送清渭东。
横卧江天径十里,盘坳上有层云封。
长安秭人诫一见,天子正造咸阳宫。
大斧长绳立挽致,来牛去马填坑洪。
虹梁百围饰玉带,璃柱万石枞金钟。
莫言儒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蛟龙。
诗里,曾国藩将自己比做太华山上的一棵千万年的虬松,一直不被人们所发现,终于有一天,大雨将巨木刮倒,大树随着洪水来到繁华的长安,天子脚下,渭水之滨,被正在修建宫殿的匠人发现,运送到宫殿里,做了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