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立其诚 2

“意诚”就是知道什么做什么,知道一点做一点,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就是欺骗。外行管理内行,一个最恶劣的做法就是自以为是,装着比内行还懂。彝陵之战,刘备将军队驻扎在森林密集的地方,联营七百里。他这么做之前,有人建议,是不是先画个图纸给军师诸葛亮看看再定,刘备生气说,我也曾经带兵打仗,不需要请示。说得理直气壮,其实是不懂装懂,自己欺骗自己。结果被东吴的陆狲一把火烧个精光,落了个笑话。曾国藩用兵打仗、行政治国,从来都是不懂就不懂,不去装懂。他经常说自己不会打仗,特别是到前线去指挥,更不是他的长处。有些领导者明明自己不懂业务、水平有限,但是在管理业务能力比他强的下级面前,不是放手让他们去做,而是想方设法贬抑下级,将下级拉到与他自己一样的水准。这种贬损、故意降低下级水平的做法,其实也是意不诚的表现。这样的领导者不可能将组织发扬光大。

所谓“思诚”,就是思想心忠贞不贰,言语笃实不欺,待人至诚感人。曾国藩认为,古人修身养性,重点在慎独、主敬、求仁、思诚四个方面。他说:“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思诚则神钦。”领导者独处时慎重,心身就会舒坦泰然;内心专静纯一,外表整齐严肃,身体就会健康,体魄就会强壮;若领导者以修身养性为本,以民胞物与为用,大公无我,别人就会高兴。曾国藩认为,领导者做到“思诚”,那么鬼神也会对他钦佩。然而,很多领导者并不能做到“思诚”,又是什么原因呢?曾国藩认为,这是由于领导者存在私心杂念:

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著私物也。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不欺其好德之知矣。是故诚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无私著也。无私著者,至虚者也。是故天下之至虚,天下之至诚者也。当读书则读书,心无著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著于读书也。一有著则私也。灵明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

所以,要做到诚,首先就要做到心无私念,要让自己的心地宽广空虚无物。所谓空虚,是一种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对于物的境界,物来了就接受,没有来不去追求,获得的时候不掺杂别的念头,过去了也不留恋。这里的物,包括金钱、财富、各种东西、名誉、地位、职务等等。领导者除掉了对物的私心杂念,才可以做到“大公无我”。现在的领导艺术研究者喜欢的一个话题是副职如何与正职相处。这个话题从副职的角度立论,将正副职的相处好坏归结到副职上,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正副职能否和谐相处,至关重要的因素的正职能不能正确对待副职,是否心底坦荡无私。据我观察,正副职难以相处的一个原因就是正职存在私心。心底有私天地窄,不能容忍副职的才华与能力,担心副职不好管,担心副职超越自己。正职如果能够去掉一个私字,什么人都好管。左宗棠是一个很有傲气的领导者,但是对于曾国藩却很佩服,他由衷地说:“谋国之忠,吾不及元辅。”元辅,就是指曾国藩。忠就是对国家的忠诚。曾国藩的忠是对国家的忠,而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对于清廷的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