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热化的阶级矛盾 1

纵观中国数千年封建历史,各个朝代更相替换,轮流坐庄,真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部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皇权的争夺史。争夺皇权方法不外乎军官政变、农民起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不管那一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使用战争。战争是培养领导者的最好环境。一个领导者纵然有满腹的才华,高深的思想,救世的理想,有操作复杂局面的大才,没有用到实践中去也是空有一身好才华,没有施展的地方。当然,像曾国藩那样需要到巨大、持久的战争中去锻炼、检验与发展的领导术,还是不要的好。中国古代很多杰出的领导者,都是在战争中锻炼出来的。像刘邦集团、李世民集团、朱元璋集团都是在战与火的斗争成长出来的。不幸的是曾国藩恰巧赶上了要求皇权变更业主的关键时期,自己被迫参与到“不是你亡,就是我灭”的皇权争斗漩涡中,成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有幸的是他在长期与太平天国、与捻军的斗争中,成就了自己辉煌的领导术。

清朝战火绵延不息。自从它入主中原,战神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只是波及的面积、造成的损害有宽有窄、有大有少、程度有深有浅而已。曾国藩所经历的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个朝代基本上是每年都有战争。1796年,白莲教起义,坚持八年;1813年,天理教起义,蔓延直、鲁、豫三省,攻入北京紫禁城。嘉庆颁布《遇变罪己诏》。道光朝战争此起彼伏,从1821年到1837年,发生农民起义20多次。这些频发的起义,一方面表明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只有用武力来解决;另一方面也严重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使整个国家越来越弱不禁风。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国家实力已经难以支持与拥有强大的海军与新式武器的英国侵略者打一场近代战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