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和版画(1)

被称为东亚唯一一个世界级大文豪——周树人即鲁迅先生,在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上可谓是不遗余力。

鲁迅先生收藏的汉代石刻数量非常多,单单上海的藏品就装了满满一大箱,留在北平住处的则更多了。他本想全部整理后拍成照片的,无奈数量实在太多,即便是拍照收集起来也很困难,一时半会儿也弄不完,这事情就一直拖了下来。如今也不知道这些藏品怎么样了,然而毫无疑问,这些藏品在石刻领域里都极其珍贵。我想其中肯定有很多极具参考价值的,因此才更觉得这些东西就放在那儿蒙灰实在太可惜了。

此外,先生对新兴版画(也许这样称呼不太准确,与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版画相对,我把当下正流行的德国和俄国等国的版画称作新兴版画)也很感兴趣,特意大费周章从遥远的德国、法国、英国、俄国、日本(先生对日本的浮世绘感兴趣)等国家收集了许多作品。其中数德国和俄国的藏品最多,兴许是这两个国家的作品最容易收集吧。此外我还注意到德国一派的作品风格多属豪放,而俄国一派则纤细,线条优美,不同于前者给人的厚实感。我想这种差异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先生性格的两面性。

每次一有新的版画到,先生总会拿给我看。而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对版画燃起了兴趣。有一天我对先生说:“先生,我想把您收藏的版画拿给其他人瞧瞧,能把它们借给我吗?我想开一个版画展览会。”话音刚落,先生就欣然答应了,让我给点儿时间他好好选几幅,然后拿相框裱起来。我和他一拍即合,着手准备举办一个小型的世界版画展览会。

正好那阵子我在北四川路上的狄思威街角处租了上海供销合作社的二楼用来进行日语的夜校培训,于是就用这个教室做展览会会场。先生准备了德国和俄国的大大小小的版画作品共七十幅,全部用框裱好并编上号,下面用该国语言及中文标明作品对应的国家名字和作者名字,并制成目录印刷成册。展览会预期举办两天,安排在星期五和星期六。

据说在中国这是第一次有人举办版画展览会。在当时的上海,一共才四所美术学校。

终于等到展览会开幕的那一天,日本方面对这次活动评价很高,反之中国方面前来参观的人却相对较少。这其中肯定有宣传不到位的原因,然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概是由于许多人连版画是什么都不太清楚。不过不管怎样展览会总算成功了。

事实上,不论是先生还是我都认为版画需要的工具很简单,一把刀加上一张木板片就够了。只要有纸和墨,就会产生一种艺术。在中国,这种艺术比油画和水彩画更为普及。自古以来,也许应该说中国人骨子里就具备了鉴赏水墨画的能力,因此有人认为这种黑与白的版画同样会受到国人的追捧。可以说第一次版画展览会也是这种观点的表现。为期两日的展览会共吸引了四百多人前来参观,不管怎样都算得上是成功的。如果把这次展览会视作一颗在中国艺术界的湖面里引起波纹的石子的话,那更称得上是取得巨大的成功了。只不过当时我们并不知道。

先生决定复制一部名为《水泥》的小说中的一组插画,特意找了商务印书馆定做了珂罗版①两百册,放到我店里销售。然而几乎没什么中国人来买,买的全是日本人。先生看到这种销售情形多少有点儿沮丧,不过他仍然继续从世界各地搜集着版画作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