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生命从内部被撕裂

看了一些与西班牙内战及政治有关的电影,包括那部比较有名的《13朵玫瑰》(Las 13 rosas,2007)。影片以1939年8月在马德里的东方公墓13名左派女孩遭到枪决为题材,她们都是20岁左右的姑娘,还有未成年者。但是电影本身的思想与手法平平,有点像《拉贝日记》(John Rabe,2009),或者像1982年拍摄的《白玫瑰》(Die wei?e Rose,1982),远不如2005年同样题材的《希望与反抗》(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2005)来得深刻,其中所包含思想内容一直穿透到当下。最后,我不得不说,有几部以儿童为主人公的影片,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是不是因为儿童的单纯,更能够比照出一个残忍失常的世界?还是对于内战这种复杂的事情,成年人仍然缺乏足够的智慧来反省应付?抑或,在佛朗哥专制时期,这是一个禁区,而在卡洛斯改革之后,又有其他更多的问题找上门来,无暇顾及?

《饲养乌鸦》(Cría cuervos,1976)是西班牙大导演绍拉1976年年初上映的一部影片,对于绍拉,中国观众更加熟悉的是他的作品《卡门》(Carmen,1983)。出演这部片子的小女孩,也是出演《蜂巢的幽灵》中安娜的那位安娜?托伦特。时隔两三年,她仅仅长高了一点,仍然灵性美丽,不过这回她扮演的是一个晦涩的角色,还叫安娜。

她在佛朗哥军官的幽闭家庭中长大,虽然物质条件充裕,然而在一个控制封闭的环境里,人们过得无聊压抑。她的母亲热衷于追究丈夫每晚的去向,夫妇之间来来回回都是老一套吵闹的说辞,令家中的孩子能够熟练地背出,甚至乐于扮演。母亲忧郁而死之后,父亲仍旧花心并莫名其妙地死在床上。这一切都被小安娜看在眼里。她与姐妹们的性格在这样的环境中被塑造,因而也变得冷漠反常。目睹父亲去世,小安娜去冰箱里拿东西给喂养的小豚鼠吃,幻觉之中看见了母亲,竟然没事一样笑了起来。最终她拿起枪对准了她憎恶的姨妈。这是父亲遗留下来的杀人武器,她天然地接受了这一切。她没有别的资源、别的思想起点。

这是一部难得的政治心理片:某种政治气氛、政治遗产通过小女孩的心理呈现出来。影片的片名取自一则西班牙谚语:“你饲养的乌鸦,长大以后会来啄你自己的眼睛。”未来并不是平等地朝向每个人开放,对于某些人们来说,他们没有未来。

《没有最后一课》(La lengua de las mariposas,又译《蝴蝶的舌头》,2000)拥有一种自我反省的力量,导演乔塞?路斯?奎尔达。一个小村庄里男孩莫曲遇上了一位有自由思想的老师。他已经快要退休了,但还是具有一如既往的饱满热情。他称呼年幼孩子为“您”,为课堂上不妥的事情亲自上门道歉。他带领孩子们在洒满阳光的大自然中学习知识,教孩子们辨认蝴蝶以及它们细长卷曲的舌头。面临日益逼近的右翼势力,他在退休典礼上演讲:“只要让一代西班牙的孩子在自由中成长,便没有人能再夺去他们的自由,拿走这笔宝贵的财富。”

佛朗哥的军队夺取政权后,大肆拘捕进步人士,白色恐怖来临。在恐惧的巨大压力之下,人们的面孔扭曲变形。人们惊讶地发现,步出牢房的最后一位正是这位受到全镇人民爱戴的老师,他将与一群人一起被押赴刑场。但是有人很快反应过来。为了自保,莫曲的妈妈先是叫丈夫骂这位老师,父亲为此涨红了脸。妈妈又让小莫曲骂。小莫曲看到老师身上仍然穿着裁缝爸爸做的衣服,不知出于什么心理,他也开始高声骂起来:“无神论者,红鬼子,红鬼子??”老师的脸上显出迷惑、惋惜、深长的复杂神情。小莫曲童年的天空坍塌,他的生命从内部被撕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