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2月11日,日本东京,最高温度12摄氏度。这一天,位于骏河台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礼堂里异常热闹,春柳社的《茶花女》正式公演。由于《茶花女》是多幕剧,春柳社只选了第三幕中的两场戏来演出:一场是阿尔芒的父亲发现了阿尔芒跟一个妓女在一起,他劝说茶花女离开自己的儿子;第二场是茶花女在离开了阿尔芒之后,贫病交加,以至病危。弥留之际,阿尔芒父亲前来表达自己的愧悔之情。
演出吸引了2000多人前来观看,其中大部分是中国留学生,也有少量的日本人和美国人。在观看演出的众多人群中有一个18岁的少年,他与李叔同、曾孝谷一样,也是一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他就读的学校是东京的早稻田大学。在这之前他一直酷爱京戏,从不知新派剧为何物,但这次看了李叔同的表演后,不由得被这种新的戏剧形式深深吸引。他在以后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这是第一次中国人正式演的话剧。因为既有了良好的舞台装置,而剧中人对白、表情、动作等等,绝对没有京剧气味,创造了一种新的中国戏剧。”
这个年轻的学生叫欧阳予倩,若干年后,他因出演京剧《黛玉葬花》中的林黛玉而声名大噪,与梅兰芳齐名,被时人称为“南欧北梅”。同时,他也是中国早期话剧的先驱者和开创者。
但是在当时,欧阳予倩还是一个单纯的学生,那天晚上的演出激起了他对新剧表演的浓厚兴趣。他写道:“我当时很惊奇,戏剧原来有这样一个办法!可是我心里想:倘若叫我去演那女角,必然不会输给那位李先生。我又想起他们都是大学和专门学校的学生,他们演戏受人家欢迎,我又何尝不能演?于是我很想接近那班演戏的人。”
后来,欧阳予倩果真加入春柳社,并成为日后春柳的中坚力量。其实,春柳社在《茶花女》演出成功后,又吸收了一大批新成员,从一开始的几个人,迅速发展到80多个人。1907年的《北新杂志》第三十卷刊登了《春柳社演艺部专章》,其中明确了春柳社向欧美戏剧学习的宗旨。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成为了中国早期话剧的开拓者。《茶花女》的演出在留日学生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曾有诗写道:“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演出的盈利被寄回了国内,随着一笔笔的财物转入国内灾民的手里,这次留学生在日本演出盛况的大量讯息也传回国内,上海的报纸添油加醋地作了报道。就是这次演出,让很多国人开始熟悉并了解了新剧。《茶花女》成了中国话剧的一个里程碑——中国话剧在风云变幻的年代里跨出了第一步。
评论界唯一的微词是针对李叔同的。虽然李叔同非常投入地扮演了玛格丽特,但他的声音不够悦耳,表情也有些生硬。演得比较好的倒是曾孝谷扮演的阿尔芒父亲。
在初战告捷的鼓舞下,春柳社经过了三个多月的排练,1907年6月1日和2日,在离东京大学不远处的日本乡座正式公演《黑奴吁天录》。这是改编自林纾翻译的美国斯托夫人的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一个五幕话剧。
有了前次的成功,日本著名戏剧家、文学家坪内逍遥、小山内薰也慕名前来看戏。曾孝谷、李叔同和谢杭白等人的表演让他们感到惊讶,看完戏后,纷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认为中国青年的这种演剧象征着中国民族将来的无限前途。他们高度评价曾孝谷、李叔同和谢杭白等人的表演,尤其是曾孝谷扮演的黑奴妻子,演技熟练,身段灵巧,做派和表情也很细腻。谢杭白饰演的乔治,在念词、动作和表情方面颇见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