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总统:利用网络减少是是非非(3)

网络管理员认为,互联网这种新型传播方式不受任何政治观点和意识形态的束缚,虽然许多新闻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但他们认为读者自身具备分辨是非、判断价值的能力。Google公司也赞同这种观点,他们将新闻加入网页栏目时会被审查是否源于个人博客,但除此之外,他们不会对每条新闻进行审核,因为这需要大量的人手和经费。

施密特透露,Google正在开发一种复杂的新程序,如果这项工程完成,将会成为世界上首款可以帮助鉴别网络新闻真假的软件。“但最终需要靠人们自己去明白那些事物的真假”,施密特如是说。

互联网上的新闻报道和文章大多存在某种偏见,像NewsMax和WorldNetDaily这种出于政治目的创建的网站更是如此。2006年12月,WorldNetDaily上出现了一篇将前总统吉米·卡特称为“人渣”的社论。希拉里在此事上颇有先见之明,她在参选前夕说道:“现在关于我这个人,我的观念、行为,一定有许多闲言碎语。”她试图让选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希拉里,而非受制于网络传播的影响。

在希拉里参加完Google举办的活动的一周后,属Google分网的YouTube网站发起了一项非党派的选民教育活动,在发布新闻稿中引用了希拉里在座谈会上的一句话“网络为全美国人提供了一轮新机会”。该新闻稿发布后近4天,希拉里就尝到了被网络反制的苦头。一名不知真实姓名的网民ParkRidge47发布了一个名叫“给别人投票”的视频,这个时长仅有74秒的视频将希拉里的演讲镜头和苹果公司在1984年拍摄的一个广告杂糅起来,暗喻希拉里想要成为美国老大。当然,视频的最后出现了奥巴马的总统竞选网址。

两天内,该视频的浏览量达到了10万人次,除网络之外的各大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3个星期后,该视频已有300万人点击观看。纽约有线频道对希拉里进行采访时问道:“您觉得是否应该将视频撤下来呢?”希拉里淡然表示她无权决定,但心里难免感到窝火。评论家们笑称:“不必用多少钱就可以散播恶毒信息,因为该视频是由一个人完成的,一分钱都不用。”该视频的制作者是33岁的菲尔·德贝里斯,他是一名从事网页设计的技术工程师。德贝里斯说:“那个视频是我在一个周日的下午一个人制作的,设备只是一台电脑和一些软件。我只是想对人们说,希拉里在她的视频中讲到的平等对话实际上是不真诚的,而奥巴马才真正代表了一种新型政治。”

德贝里斯成功地为美国民众揭示了一些新的东西,不仅是该视频构思巧妙的制作,更重要的是,它从侧面反映出在许多人眼中的希拉里都像视频中的一样:冰冷、严苛、独断独行,而且具有很强烈的控制欲。奥巴马则恰恰与之相反。随着大选的逐步逼近,奥巴马像是突然杀出的一匹黑马,显然,他已成为了克林顿夫妇再度杀回白宫计划最大的绊脚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