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于阗的国境就止于且末。李圣天时期,于阗国境共有十州,东到且末,西至疏勒(今天的喀什一带),是西域一大强国,国都名为安军州。从地图上看,今天的玉龙喀什河是白玉河,喀拉喀什河就是乌玉河,还有一条绿玉河想必因为年久断流而干涸了。于阗出产美玉,主要就是从这三条河中捞取。于阗的美玉数千年来都是各方珍视的宝物,也是于阗最大宗的出口物资,故事中的李思裕身为李圣天堂弟,又是于阗镇国将军,因此设定他身边总带着一把漂亮的绿玉弩。而故事里陶妙贤用破锣嗓子唱的“天边月,遥望似一团银”,取自敦煌曲子词中的《望江南》。词在唐末的中原也刚开始流行,但敦煌就已出现大量的词了,可见即使是在唐末这样混乱的时代里,流行文化的传播也超过我们的想象。
故事中李思裕和幻真迎接归义军公主回于阗,是从石城镇,也就是今天的且末出发,沿昆仑山和塔克拉玛干中间的通道西行。这条通道也就是从汉代以来的丝绸之路南道,全盛时期的唐朝在西域一带派驻大量军队防守,但在“安史之乱”后戍兵被大量抽调回去,吐蕃趁机进入西域,唐朝的河西节度使杨志烈兵败后逃到甘州,被叛兵所杀,而吐蕃更曾进攻沙州,围困敦煌达十一年之久,直到最后守御敦煌的兵马使阎朝因矢尽粮绝而投降吐蕃,丝绸之路的这条南道因而断绝了很多年。然而敦煌一带的汉人虽降,心中却仍然缅怀故国,当时人们虽然身着吐蕃服饰,但每到祭祖之时,就偷偷取出中国服装,穿戴好后相对痛哭,然而再收藏起来。正因为有这样的基础,到了大中二年(848),同样身为吐蕃官员的张议潮起兵消灭了河西走廊的吐蕃势力,丝绸之路南道才再度打通。只是当时的西域,吐蕃势力仍然留存着一部分,高居诲在笔记中还这样写道:“自灵州渡黄河至于阗,往往见吐蕃族帐,而于阗常与吐蕃相攻劫。”故事中讲到于阗宝光寺上座瞿沙有九大弟子,被称为于阗紫衣九僧,在高居诲的笔记中也这样写道:“圣天居处,尝以紫衣僧五十人列侍。”高居诲见到李圣天,是在年号同庆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940元,离这个故事又过了十五年。十五年后紫衣僧增加到五十个,想来也能自圆其说吧。紫衣为唐朝天子赐给僧侣的服装,晚唐名诗人郑谷有一句诗说“爱僧不爱紫衣僧”。李圣天让紫衣僧列侍左右,可见他采取唐朝制度相当全面。真实的历史上李圣天如何迎娶曹议金的次女并没有确切记载,想来只有比我写的故事更加艰难,其中说不定真有幻真这样身怀异术的僧侣随行保护。而高居诲和张匡邺在经过沙漠时,因为找不到水,干渴难忍,只能掘地得到湿沙,放在胸前才止渴。另外故事中说到的摩耶境、龙城七宝则纯是想象,不过也并非全无根据。摩耶是梵语,“幻”之意,摩耶境就是幻境。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云:“龙城,故姜赖之虚,胡之大国也。蒲昌海溢,荡覆其国。”蒲昌海就是罗布泊,现代一般认为所谓龙城,就是罗布泊周围的雅丹地貌,并非实有之城,不过小说家言,特别是这种幻想小说,不必如此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