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些日子,我听到了一个噩耗,我20世纪90年代初带的一位研究生走了。
这个学生在我带过的所有研究生(我带过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共有六十余位)中是很有才气的一个,能力也强,人更是很要强,各方面目标都定得很高。当时,毕业时他想留在上海,我觉得他很有前景,也做了些工作,希望能够帮助他留下。没想到送他出来的当地医学院认为他是个人才,许了他高职位,硬是把他挖了回去。回去后,有些承诺没法兑现。在上海时他经常参加我们的全国学术活动,但当地毕竟不像上海,学术平台不是很大。而后,一路坎坷,心情不畅,情绪失落得很。有一天,他妻子打电话给我,哭哭啼啼地述说他被发现有肝硬化,怀疑可能是小肝癌,那是2000年初的事。我当时给了他建议,也开了药物,调整之后,肝癌的重要指标(AFP)下来了,好像是虚惊一场,其实,那时候就有小肝癌先兆了。
逃过这一劫后,他仍不满足当地的环境,花了很大精力换了南方的一家学术单位,作为引进人才到了另一个医学院。开始干得不错,但是,他对自己要求还是太高,既想在行政上有发展,又想学术上有突破,还想其他方面有新的路可走,而且,对一些小事也常常不容易释怀。
当时,我就经常劝他说,你的肝不好,应该适当学会舍弃,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他只笑笑,没有听进去。没多久,又听说他的身体不行了,老是病恹恹的,但在学术上还是不放弃。随后他紧跟的一位上级领导出了点事情,他再一次被打入冷宫,受了冷落,跟同事及其他领导发了几次火,从那以后就一蹶不振,并再没与我联系……没有想到,再听到的竟是噩耗了,他居然就这么年纪轻轻地走了,死于肝硬化后的肝癌,而且他自己还是学医的。
与“好女人”同理,这个学生应该算是个“好男人”了,他总想做得更好——方方面面都好,而且,目标总是不断地提高,自然也没逃开要强“好人”难逃的命运。当这种情况出现在女性身上时,境遇不顺,偏偏自己又特好强,女性肯定比男性更容易郁闷,也可能同样难逃癌症的悲剧。
统计显示,女人普遍比男人长寿,这是上帝赋予的优势。因为女性承担着养育后代的任务,她们的寿命优势其实也是为繁衍后代准备的。但是,女性远比男性情感细腻,人际关系更为错综复杂,内外压力更大,诱发的心理冲突更多,这便是使许多女性逃不开癌症“魔爪”的原因之一。
据我主持的国家“十一五”亚健康课题调查组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我国城市女性癌症患者中,70%属于人们眼中的“好女人”。由此也催生着“红颜薄命”“天妒英才”之类的感慨。对此,专家的解释是:在日常生活中,“好女人”往往做事过于认真,为此特别较真,又注重别人的感受,所以,即便不满意也不爱发火,往往自己忍受着;生活上又追求有条不紊,一板一眼,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自然会比那些邋遢、随意的女人要更爱张罗,更繁忙,更让自己难以放松,而这些“优点”都使得她们不善于释放自己的压力,所以,更容易被癌症盯上。
早在2004年前后,我们就发现了深圳“30岁现象”。在深圳,三十岁上下优秀的年轻女性,突兀地表现出了一个乳腺癌高发年龄段。一般地区的乳腺癌高发年龄段是四十至六十岁上下(中国女性乳腺癌中位年龄是48岁,比国际中位年龄58岁提前10年)。当时,我的解读是:这些女孩往往都是内地最优秀的大学生,要强,能力强,不服输,抗压能力亦不错。大学毕业后就在深圳闯荡,经过五六年拼搏,大都多多少少获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却付出了一些代价。在深圳这样的“爱拼才能赢”的文化氛围重压下,这些优秀的女性,一方面争强好胜,另一方面工作压力太大,又往往习惯于压抑自我,她们的生活充满了压力与坎坷,精神心理及植物神经功能与内分泌始终处于紊乱状态,雌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就表现为不典型的月经紊乱,久而久之(5~8年之后),出现问题。作为雌激素的靶器官——乳腺受不了,癌变就接近了!
前几年,复旦大学海归的女教师、双博士学位获得者于娟,就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好女人”。她于29岁患了乳腺癌,31岁去世,她在用最后的生命写就的《此生未完成》中,自我检讨似的含血含泪之告诫,印证了上述分析,读来令人怆然涕下。而且,掩卷扼腕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该沉思一下,吸取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