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是日本不变的国策(1)

四、侵略,是日本不变的国策

“从日本的国策上看,日本对中国的要求是无厌的,势在必统治中国而后已。”这是张学良在1936年秋发表的《抗日理论与实践》一文的主要观点,也是目前我们能查到的唯一一篇比较系统地论述他对日本看法的重要文献。

“大陆政策”,是日本的传统国策。从山县有朋时代便已有具体的内容。那时的“大陆政策”,可以分为下述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吞并朝鲜为目标;第二个阶段,以确保东北利益为目标;第三个阶段,在利用欧战期间各国不能顾及东亚的时代,以武力胁迫袁世凯承认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地位。(注:张学良:《中国的出路唯有抗日》1936年6月22日,长安县王曲镇,西安《解放日报》1937年1月5日。)

日本的“大陆政策”开端于明治维新前,至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而在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其发端、成熟、实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是日本近代长期奉行的最高国策。

“大陆政策”的始作俑者不是山县有朋,而是日本脱离中华文化第一人——丰臣秀吉。1591年,丰臣秀吉写信给印度总督,口出狂言:“一有欲治大明国之志,不日泛楼船到中华者,如指掌矣!”丰臣秀吉在初步完成日本的国家统一之后,就企图先占朝鲜,而后征服中国,定日本国都于北京。如果从丰臣秀吉计起,日本侵略中国的思想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幕府末期日本军事思想家佐藤信渊继领了丰臣秀吉之思,提出“海外雄飞论”和“宇内混同论”。他在《宇内混同秘策》一书里,勾画了一幅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动计划图:“皇国”,兼并亚洲各邻国是上天赋予的使命,日本“为世界万国之根本”,“皇国开发他邦,必由吞并中国而肇始”。“世界万国之中,皇国最易攻取之地,莫过于支那国满洲。”“满洲之地”与日本“隔海相对”,“顺风举帆,一日夜即可到达彼之南岸”。“满洲一得,支那全国之衰微,必由此而始。故以鞑靼之后,始可逐次而图朝鲜、支那”。然后由天皇渡海亲征,先锋直扑江南,取应天府,以南京为临时皇宫之所在,录用支那人中之人才,征服支那之后,再图东南亚、印度。他的这种先攻取“满洲”的策略,自明治维新后之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战争,次第得以实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