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章:革命成功以后(1)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二十二岁的陶成章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地方老师,血气方刚的他做了一件壮举,“走鲁入燕,谋歼那拉氏于颐和园。”第二年,他再上北京,寻找他的族人陶大钧,“愿效骆宾王讨武曌故事,以手刃那拉氏自誓,大庭广众,倡言不讳”。这个本家挖苦他自不量力。陶成章势单力薄,只好回老家浙江,途中经过徐州,铜山县令陶仲彝也是陶氏族人,但听闻陶成章如此“十恶不赦”的想法,也连忙打发其走人。陶成章临走时,陶仲彝拿出数十枚墨西哥银钱给其做路费,虽然其时陶成章已身无分文,仍婉言谢绝。结果“旅费缺乏,步行七昼夜,几至饿毙”。

1902年,通过蔡元培的援助,陶成章到日本留学,目的就是“先到日本陆军军校,学习军事,以备将来推翻清政府之用”。这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似乎天然地跟书生清议作风不同,当时有良知正义感的人与清政府的抗争多以舆论攻击为主,这种改良做法即民间所谓“文人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一类。如果一个政权的连续性必须打破,如果一个政权腐朽得都想灭亡,它仍需要革命者去推倒它。陶成章清楚,革命光靠书生难以成功,清朝的统治即使再腐朽、再虚弱,也不可能被革命党在报纸上骂垮。

1904年初,陶成章和革命同志奔走在苏、浙、皖、闽、赣五省之间,联络各地会党。他经常以麻绳束腰,脚穿芒鞋,奔走于浙江各地,“每日步行一百一十里,不辞劳苦”。杭州离他家仅一水之隔,他却“四至杭州而不归”。结果,这个苦行的革命党人将帮会发展成革命可以依靠的中坚力量,并被推为五省大都督。

他有人格力量,鲁迅虽然戏称他为“焕皇帝”(陶成章,字焕卿),但却忘不了他。多年以后,他追忆说:“夜雨潇潇地下着,提起笔,忽而又想到用麻绳做腰带的困苦的陶焕卿。”他的人格和能力不止感动了天才文人鲁迅,也触动了有瑜亮情结的革命枭雄陈其美。

陶成章还有政治远见,他有着推翻满人统治后建国的思想。1905年8月,陶成章与徐锡麟等在绍兴创办大通学堂,为浙江会党培训骨干。光复会会员增至六七百人,主要骨干除前述诸人外,还有章太炎、秋瑾、张恭、徐顺达、赵声、柳亚子、陈去病、熊成基等人。陶成章、徐锡麟、秋瑾被称为“鉴湖三杰”。

1907年7月,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秋瑾相继殉难,陶成章三日不爽,悲痛欲绝,但不改其志,据说他击桌曰:“大丈夫岂可如此耶?”因遭清廷通缉,国内无法立足,再度亡命日本。1910年,陶成章对孙中山的意见无可解决,他在日本东京建立光复会总部,举章太炎为会长,陶成章为副会长。然而,革命党人的内部分歧不代表他们消极或止步不前。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在武昌起义之前,广州黄花岗起义死难者七十二烈士都是革命党的精英,各派人马都在其中,而多光复会会员,尤其是那些没能留下姓名的南洋华侨。陶成章听说后,痛哭流涕,因为那些华侨多是他“着单衣,坐四等舱,代煤工劳动抵船值,到达爪哇”后动员参加革命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