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探春的结局之前,先来探讨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或许有些令人难以接受,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正因为探春是封建等级制度最大的受害者,所以她是贾府里封建等级观念最重的一个人。
怎么会是她呢?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这些当权派,等级观念还不如探春吗?恰恰如此,正因为她们是当权派,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她们总要做出“慈眉善目”的样子来笼络人心。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贾母对鸳鸯的宠爱、王夫人对袭人的关怀、王熙凤对平儿的信赖,都不同程度地突破了等级上的隔阂。但是,我们看不到探春有这样的言行。
相反,探春受了赵姨娘的气,要在平儿面前摆主子的谱。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明确表示只准搜自己、不准搜丫头,本意并不是为了保护下人,而是在丫头面前展现一个主子的尊严与威信。在这种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的驱使下,探春还不惜否认与赵姨娘的血缘关系。
这似乎有些令人难以理解,按理说,她既然是这种等级观念的受害者,就应该是坚决的反对者才对。但是,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往往就是这么大。探春是受害者不假,但她毕竟不是最底层,她没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去反抗这样的制度。她那点低得可怜的地位、少得可怜的尊严,都是依附于这个制度而生的。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道:
“中国的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虽然有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但不是所有这些知识分子都能革命到底的。其中一部分,到了革命的紧急关头,就会脱离革命队伍,采取消极态度;其中少数人,就会变成革命的敌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因为知识分子受到旧制度的剥削,但其利益和地位,却与旧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根源。而探春的境遇,也正是如此。
对于探春而言,她没有能力、更没有决心反抗这样的制度,尽管她背着“庶出”的标签,但她至少还能利用这样的制度来显示自己的自信与尊严。探春一方面受到制度的压迫,一方面也利用这种制度找回一丝尊严。对于这样的制度,她是爱恨交加。探春可以失去一切,但绝不能失去这份尊严,否则她将一无所有。因此,她必须选择坚定地捍卫这样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