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禅师的话(2)

师说:“有烦恼,是因为你想有所得。”说着,师伸出手来,以手握空,握住,松开,示空掌,手收回身畔。“佛法讲的是‘无所得’。以无所得的心去面对人与事,哪里会有烦恼?佛陀在《金刚经》中说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无所住的心,就是无所得的心。”

师动作如行云,若流水,似轻描淡写,实举重若轻。

晓田问:“如果有那么一个人,他做的事让人不停地起烦恼呢?”

师说:“那你就把他当菩萨看。”

“可他不是菩萨啊。”

师笑:“起烦恼,是因为你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把他当菩萨看,就是要你去看别人的优点。佛眼看人,人人都是佛;修罗看人,人人都是修罗;好人看人,人人都是好人;坏人看人,人人都是坏人。看人人是菩萨,对方不一定现在就是菩萨,但他有未来成为菩萨的可能性。把对方看作菩萨,把他让你起烦恼的这一切事看作考验,你能够不起烦恼,就是精进。”

我在一旁,听到这里,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什么是禅?这就是禅!作为生活禅的首倡者,师父已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禅的方法融会于生活中。我们学修生活禅,是努力地在生活中体验片刻的禅悦、法喜;师父则是享受着禅的生活,并且轻松自如地将禅悦、法喜贯穿于扬眉瞬目之间。

晓田不语,似在回味师父的话。

师说:“六祖讲,当下即是净土,说的是没有分别的境界。所有的烦恼,都缘于分别。心有分别,身在净土,也不会快乐。”

师父的话如清风,我与晓田如稻谷。此时此刻,微风吹拂,稻谷不停地点头。

看天色已晚,我示意晓田起身,我们与师父告辞。

此刻,晓田冒冒失失地问了一句:“师父,那您有没有烦恼啊?”

师说:“师父也有烦恼。”

晓田惊诧。

师说:“你有烦恼,师父就有烦恼,你晓得吧?要想没有烦恼,就要学会观照自己。”

言罢,师起身合十相送。

一出好戏,就此收场。

方才听到师父坦言“也有烦恼”时,我会心笑了。

学禅之初,我以为佛国净土是远离烦恼的地方。随师学修生活禅,对佛陀提倡的智慧、慈悲的教导领悟日久之后,我逐渐明白,佛国净土就是要在有烦恼的地方建立。或者说,正是因为众生有烦恼,才需要在人间建立佛国净土。

因此,众生有烦恼,师父就有烦恼。然而,师父的烦恼与众生的烦恼,却是不一样的。

〔附记〕

翌日,再访法华精舍,呈上这篇小文。师父读后,笑了,他指了指文末,“结尾这个地方可以修改一下。”我不知道该如何改,便请教师父。师父说:“你说师父的烦恼和你们的烦恼是不一样的,其实是一样的,哪里有什么区别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