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渐入顺境(1)

苏州克复后,江苏战场便呈现一泻千里之势了。

据戈登向英国公使卜鲁斯报告苏州被围时,守无锡的潮王黄子漋已无心作战,并约纳王一起投降。戈登的信说:“在苏州西面无锡城中的叛军,曾派人来和纳王约降。后来他们得到清军背约的消息,便决不投降,死守无锡了。” 但此事并未见诸其他史料,也有可能只是戈登为了强调杀降带来的恶果而编造出来的。事实上,黄子漋守无锡还是十分用心的,并没有投降的迹象。

早在九月十二日,周盛波已在西胶山击败侍王李世贤的大军,李世贤退守高桥、惠山;李秀成进犯安镇的大军亦被郭松林击败,退守后宅、西仓、麻桥塘。十月十一日,三品衔知府统领李鹤章和刘铭传攻入李世贤的大营,双方激战一昼夜,李世贤逃往宜兴、溧阳。

李秀成从苏州撤出后,乘小轮船驶至万寿桥附近,当晚大雾四屯,浩浩漫漫,太平军偷偷上岸,准备对淮军营垒发起突袭,轮船上的火炮也向淮军的水师轰击。刘铭传率百余名死士,沿着河岸,匍匐而行,逼近太平军的轮船,突然用洋枪排射,船上的太平军士兵纷纷中枪堕水,轮船仓皇向大雾中逃去。负责偷袭的太平军忽然见轮船跑掉,惊惶失措,淮军乘机四面掩杀,两千多名将士被砍杀净尽。李秀成逃往常州。

苏州既克,无锡便成了淮军的首要目标。黄子漋父子领着六七万太平军坚守无锡。在淮军进攻之前,他们沿着河岸构筑土城,各个城门都有四五大营把守,布置了密集的火力网。烟波浩渺的太湖和长江仿佛都在提醒着他们,已无路可退,而他们的坚固工事,也表明他们无意退却。

淮军也在河对岸构筑阵地,以河为壕,从十月底开始,连续攻打。十一月初一,周盛波首先突破北门防线,烧毁太平军炮船十余号、民船百余号。郭松林攻破惠山两道石卡,太平军死伤极多。

入夜以后,李鹤章在城外架起开花炮,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城里。炮手是一位即将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人物——丁日昌。他原来是曾国藩的幕僚,后来被派到广东督办厘务和火器,设计监制了大小硼炮(开花炮)三十六尊,大小硼炮子二千余颗,成了首屈一指的造炮专家,因为与洋人熟稔,人们给他起外号叫“丁鬼”,名气很大。李鸿章向广东咨调丁日昌,广东不肯放人,李鸿章又专折向朝廷奏准,把丁日昌调到上海建炸炮局,制造十八磅、四十八磅的开花炮弹和一些短炸炮。

苏州、无锡战役开始后,丁日昌作为大炮专家,也奔赴前线。他亲自点燃开花炮,三颗炮弹准确地落在无锡城里,巨大的爆炸声仿佛打雷一样,城内房屋顿时腾起冲天大火,叫喊声呼天抢地。李鹤章见城里开始乱了,便督率张树声、张树珊两营,趁势发起冲锋,把亭子桥口头营彻底摧毁。

初二午前,张树声攻破东门土营四座,周盛波捣毁北门土营四座,而郭松林也不甘人后,奋勇攻陷南门土营五座。整个无锡城外,已是一片废墟瓦砾,处处烟火弥漫。太平军纷纷退入城中。李鸿章奏报:“李鹤章见城上贼渐移动,飞派黄金志、段珮,持令分催东北两军爬城。自赴南门,令郭松林、吴建瀛率众分爬,与黄翼升分督水陆四门竖梯,一拥而登,贼全走向东西城头,放枪死抵。张树珊、刘克仁、董凤高、符信、余思枢、黄中元复从东西横阻而登,贼即下城巷战。”

虽然已绝无胜利希望,但大部分太平军士兵依然不屈不挠,死守每一条街巷、每一幢房子,从残壁断垣后面瞄准射击,用大刀、长矛迎击敌人,狠狠杀伤进攻的淮军。巷战激烈进行之际,潮王黄子漋率领五六千主力从北门突围而出,刚过城壕,便被周盛波拦住,一场厮杀,死伤过半。残兵败将,再向西门逃去,又撞着周寿昌、文茂林的大队人马。周寿昌纵马上前,直冲到黄子漋的坐骑前,伸展臂膀,把黄子漋活捉过去。太平军见主帅被擒,一哄而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