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起步(4)

知耻、虚心、忍辱、学习西人,这些将在中国未来几十年中流行朝野的关键词,这时已集中地、频繁地出现在李鸿章的文字里了。

李鸿章几乎是不惜工本、不遗余力地购买外国武器。九月初,李瀚章到广东办理厘金,李鸿章便托他在香港大量采购洋炮药帽。曾国荃也是一位洋枪迷,与李鸿章同好,李鸿章也帮他采购,把大批洋枪、弹药等军火,运往曾国荃的大营。他对曾国荃说:“贼中专用洋枪,力可及远。皆牛芒鬼子(即闲散洋人),广东、宁波商船购运者,无法禁止,我军唯有多用西洋军火以制之。” 曾国荃对此深有同感。

九月十二日,李鸿章给曾国荃写信,表明升级换代淮军装备的决心。信云:“李秀成所部最众,洋枪最多,牛芒鬼子,满船运购,以获大利。鸿章言之屡矣,欲剿此贼,非改小枪队为洋枪队不可,再持此以剿他贼,亦战必胜、攻必取也。惟洋枪、洋炮好者不易得,鸿章前解之二百杆天字号,在中国为上品,在外国仍不中用。元字号次之,万字号又次之。然我军所用皆以万字号为真洋枪,其余多系广东土造。筱兄(瀚章)赴粤,属在香港采购天字号三千杆,俟解到再多多奉献也。洋火药已令吴晓帆去时顺解若干应用,随后仍源源接济。师门始不深信洋枪火药为利器,望谆请饬下粤东厘局多为购办,并行鲍(超)、张(运兰)各军,均效洋人步伐,操练洋枪队,平中国之贼固有余矣。”

李鸿章眼里的样板,就是常胜军。

随着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转变,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F.W.Bruce)也开始积极敦促英、中政府“注意加强华尔上校军队的必要性”。他认为借助常胜军之力,比英军直接参战作用更好,因此应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创设这类军队。并且英国政府愿以最低廉的价格向常胜军提供大量武器装备。

当时常胜军已发展到五千多人,其中有相当多的中国人。据吴煦介绍,自咸丰十一年(1861)五月华尔攻克松郡起,洋枪队“即用外国军火,教练华勇时亦制备洋枪、洋炮、洋药等项。迨成常胜军以后,增勇较多,所添枪炮军火尤多,共雇外国领队官一百数十员,亦并雇有轮船、枪舡及水师炮舡等项。”

华勇在常胜军接受西式训练,受严格的纪律约束,使用先进的滑膛毛瑟枪和恩菲尔德来复枪,娴熟地操作火炮。华尔训练的作战方法,也与《三国演义》里常见的将军骑马出阵挑战,士兵在后摇旗呐喊,几个回合,斩敌于马下,士兵再一拥而上乱砍乱杀的打法,完全不同。据冯桂芬观察,华尔练兵,十分讲究互相配合、整齐划一:“居中吹角有声,卒皆鱼贯至。又有声,或左或右,或横或纵,或直或斜,或八字,或十字,或环,或圭,或玦,或钩,或梅花,或蝴蝶,随角声而变,其行也雁行进,举足如一,两跨射以矢,十发十穿,无所滞,斯尤长技,盖泰西旧法如是,得古人不愆步伐之意焉。”

每上战场,华尔都要先察看地形,哪里排炮,哪里列队,无不谋定而后动。士兵必须俟敌人迫近才能开枪。每个连,前有一名外国军官率领,后有一名军官督阵,而华尔总是最先进入阵地的人。士兵令行禁止,绝不允许出现混乱,也不容有丝毫胆怯畏战的情绪流露,否则即被开除。

出击时最常用的阵式是把士兵分成若干个组,围成几圈,最里面的站立,中间的半蹲半跪,最外面的俯伏,如此由高至低,层层排列,士兵全部举枪向外,看上去像一个插满了针刺的馒头。军官居中,一声号角,这个“人肉馒头”便整体缓缓移动,速度由慢渐快,火力射向四面八方,三百六十度无死角。

经过训练的华勇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富有协作能力的团体。他们的出色表现,证明中国人打仗,一点也不比洋人差。有了好的治军之法,先进武器才能发挥最高效能,这对李鸿章有很大的启发,他决心把这两样东西都引入淮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