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塞雁门云中开(8)

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将环绕北极星周围的十五颗星星统称为“紫宫”,或“紫微宫”、“紫微垣”。北京城中建筑纷呈错落,却环绕中轴线铺陈排列,形成东西对称呼应的古雅格局,博得一些外国专家学者跷着大拇指夸赞:地球表面上最伟大的个体工程;任何文化都未能超越的有机图案。

环绕北京城始建尚有一段美丽传说:

燕王朱棣削藩称帝南京城,心却时常念着北平,打算派人重建一座北京城,刘伯温便向他举荐了大将徐达。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克元大都后,徐达以北平为大本营,以大同为前线指挥所,频频出击,扫剿元朝残余势力,故而对北平和大同两城了如指掌。

刘伯温来到北平对徐达说:“请将军任射一箭,箭落之处,便是北京城开工营建之所。”

徐达一声“遵命”,即弯弓向北,箭矢若飞。

刘伯温带人登船,顺了大运河一路追踪。

徐达神箭穿云破雾,飞落如今北京城南20多里的南苑。当地几位大财主先是被这突来的一箭吓了一跳,后知悉事情原委,便拔出神箭,偷偷插到现今后门桥处。

后门桥跨什刹海而入玉河,始建于元代,初名万宁桥,后改为单孔石拱桥,俗称海子桥。因建自俗称后门的地安门之北,故得名后门桥。

刘伯温掐指一算,追至南苑,却不见箭镞,便找来那些财主质询。财主们晓得刘伯温的厉害,岂敢瞒哄,赶忙异口同声说:只要不在我们这里建京城,您开什么条件都成。

刘伯温一思忖,随机应变道:京城可以不在这里建,但建城银两须由你们来出。

从西直门城楼开建,直到整座都城竣工,所用银两皆哗哗啦啦,出自南苑及其他北京当地财主之库。

攻克元大都之后,映入徐达眼帘的城邑呈长方形,版筑夯土墙的城垣豁豁残破,衣衫褴褛。

徐达当即下令重整北平城垣及其防御设施,并禁约士卒:凡典籍、建筑诸物,皆护之若宝;维稳城中秩序,不得侵扰百姓。

修建大都城垣,徐达一是对原夯土做包砖灌浆,强基固体,彰显宏威与观瞻;二是废掉北面原光熙、肃清两门,并在原大都北城墙以南五里,高筑一道新城墙,强化防范逃往塞北蒙元势力的可能骚扰。新修城垣仍开两门,将原安贞门、建德门分别改称安定门、德胜门;又改东边的崇仁门为东直门,西边的和义门为西直门。

朱元璋曾以“万里长城”溢美徐达,非空穴来风。攻克大都后,徐达即奉命主持修筑居庸关、古北口、喜峰口等处关城。“发燕山等卫屯兵……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洪武六年(1373年),徐达复率诸将北伐,败元军于答剌海(今内蒙古达来诺尔湖)。还军后,戍守永平一带。洪武十一年(1378年),领兵在古北口筑关设防,使其成为拱卫北平的重要屏障”;“创建山海关,内设山海卫,领十千户所,属北平都指挥使司”。

高筑墙、广积粮的明朝,集历代长城修建之大成。整个明朝历史,即为一部长城贯穿的历史。明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长达数千公里,呈拱卫北京态势。居庸关长城属长城重要关隘,为燕京八景之一。为防元顺帝卷土重来,居庸关建起水陆两道关门,每一关门建有瓮城;慕田峪长城传说是徐达大败元兵之处;山海关乃长城的起点,且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明洪武十四年(1381),因其倚山傍海,徐达起名山海关。山海关长城聚集萃显中国古长城之精华,且为卫佑北京之人造屏障。

“天设山河,秦筑长城,汉起塞垣,所以别内外,异殊俗也。”从赵国、秦朝到明代,修筑长城皆出于防御心理,防御对象便是游牧民族及其坐骑——马。这里的马,不像“楚河汉界”在中国古代象棋里的马,设个障碍便可绊住马腿,使之无法前行。马背民族长鞭一甩,万马奔腾,盘亘于崇山峻岭之上的长城,跃若小桥流水。康熙就看出了其中破绽,跺了跺脚说:修筑长城,实属无益。

徐达与大同别有一番情缘,其女儿后来在大同代王府里做了贵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