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田家祥办厂初衷一贯(1)

田家祥办厂初衷一贯 莫先生出山约法三章

离开大棚底,田家祥当即去找吕锋。传达室打通了吕锋的电话,不巧他正要去开会,就着传达室的电话,田家祥匆匆说了自己的失落与疑惑,吕锋听了哈哈大笑,说大哥你不来找我我也正想找你呢。吕锋说县食品公司正在寻求酱菜合作对象,因本地若干特产供不应求,须迅速扩大生产规模,问大苇塘能不能将现有的咸菜厂扩充为一个大型酱菜生产基地。如果可以,要马上行动,还要跟食品公司和供销社签订合同。田家祥当即就答应了,心知这事很可能是吕锋专为大苇塘村量身定做的生意,不然的话,绣球不会落在他姓田的头上。好兄弟,真是个好兄弟啊。

两人在电话里约定第二天中午在大棚底布摊边见面。

时隔一天,田家祥再次来到大棚底,新的目标让他相当兴奋,这兴奋还有另一层意义:他的对手申凤坤已经行动起来了,虽然不是日进斗金的大生意,但票子正如长流水般进入那家伙的腰包。这个非同寻常的事变说明一点,离开我田家祥,离开大苇塘村,人家照样可以过得好。如今我也有了生意,而且可能成为轰轰烈烈的大生意,这一来,两人就有一比。我田家祥岂能甘居人下——出水才看两腿泥!

田家祥直接到了贾文化的布摊,两人像老相识般打了招呼,田家祥开门见山,问:我想做酱菜的生意,你觉得怎样?贾文化端详了一阵子,说:太好了!莫非神灵指示了你,不然怎会说出这等符合命相的主意来!田家祥说:别虚张声势,我就随便说说。贾文化说:可不是随便一说。你看你,从肤色到筋骨,从精神到灵性,都有酱菜的气象。田家祥说:骂我呢,看我脸黑是不是?贾文化说:道家老祖鬼谷子说过,千年黑,万年白,万万年的紫棠色,紫棠色就是酱菜的颜色。我告诉你,香港有一家专做酱油的铺子,叫做李锦记。那里生产的酱油、蚝油、辣椒酱,卖到全世界。如今李家是香港首富,家资数百亿。可不要小看这酱菜生意,如果能让各家各户饭桌上都有你的酱菜,老兄你就发达了!

一席话,让田家祥记住了这个温州人。

两人正聊着,吕锋来了,一脸的汗。

兄弟俩的这次见面,对于大苇塘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田家祥跟着吕锋在大棚底走了一圈,两人边看边谈,扩大酱菜生产、建立生产基地的规划很快便确定下来。项目定下来,田家祥担忧的是:资金从哪里来?吕锋大包大揽,说可以从银行贷款。这一来,田家祥放心了。吕锋道:把咸菜厂现有的咸菜出脱了,立即、全部、毫不犹豫地出脱干净,卖给副食品公司。然后,彻底翻修现有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其中三分之一继续原来的咸菜行当,重点放在当地特产——八宝豆豉上。

吕锋的这些话,听上去如同铁板钉钉,不容怀疑。吕锋见田家祥脸上还有些忧虑,就问:撑不起大腿来?田家祥说:刚学会腌咸菜,突然改换品种,而且动这么大的干戈,心里没有底儿。俗话说,横倒窝子——症不轻,万一弄不好,大苇塘的损失怎么办?

吕锋说:市场的要旨就是这,只要你追求高效益,就要承担风险,这其中多少也有赌一把的意味。为什么要做大?因为任何商品如果没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就难以占领市场。你只有三五吨的咸菜疙瘩,谁会注意你?如果你有上千吨货物,人家就会开着汽车来拉。即使每斤只赚一块钱,总利润还是可观的。

田家祥问:谁敢保证市场吃得下那么多豆豉?吕锋说:豆豉这东西,我调研过,全国只有两大类,一类是湖南的干豆豉,放了辣酱,很流行。另一类就是咱这里出的油豆豉,不放辣椒,也很畅销。全国三千个县,北方占一半。一个县每年用一吨,这是最小的估量了,总量就是一千多吨。如果大苇塘的豆豉能占领这个市场,你就大发了。田家祥稍微轻松了些。吕锋最后说:拿了银行的钱去做生意,这是千载难逢的好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关键时刻可不能做小女子状!

田家祥坚定了信心,两人击掌为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