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老同志说事(8)

到了莫家老宅,申凤坤要把自己住的两间西堂屋让给他们三口,二妮坚决不同意,说长辈就得住上房,这个次序绝不能动。莫老先生说:二妮说的也在理,就让他们娘儿三个住西屋吧。你们把南边的小屋收拾了,做工房。

娘儿仨安顿下来,二妮暗自松了一口气,第一步算是走出来了。莫老先生听了凤坤的介绍,知道这娘儿几个不容易,执意邀他们几个一起入伙,说大锅饭好吃。凤坤主动提出担负他们三口的饭食费,老先生也没推辞。二妮不好意思,说:等俺挣了钱一并还上。说起儿子修文上学的事,莫老先生说:这事用不着你们犯愁,我叫我家大份子(此地说长子为大份子)给办好就是了。凤坤对二妮说:莫先生的儿子是西关的党总支委员,人很好,也能干,没他办不了的事。莫老先生笑道:他那点本事算什么,我女儿在省里,她才是遮阴的树呢。

二妮就这样安定下来,立即投入了劳作。

修文就近入学,很快就熟悉了城里学校的生活,一回到家就说很多话,看来他喜欢那里的老师和同学。大概是因莫支委介绍来的,没人敢轻侮他,修文感到从来没有的快乐。修好平日里就赶着二妮转,有时也跑去上房给莫爷爷说话或随了保姆择菜,倒也不耽误二妮做活。凤坤耐心细致地传授了做灯笼的技巧,二妮心灵手巧,人又勤快,很快就掌握了。因为有保姆做饭,二妮得以全心放在劳作上,申凤坤觉得很是得力。

这期间,老杨来看过他们,还带来一个西式蛋糕,说是给莫老先生过生日。修文、修好第一次看见蛋糕,很兴奋。二妮多年前就认识蹲点的老杨,如今见了面,还有些拘谨。那天老杨留在莫家院里吃了晚饭,还喝了几盅酒。饭后,二妮觉得这番进城,受到诸位长者的恩惠太多,心情放不下,领了两个孩子,要给长辈们磕头谢恩。莫支委和老杨极力劝阻,娘儿三个到底还是把大礼行了。末了,娘儿几个还给保姆大婶磕了两个头。

老杨说:新社会,不兴这样。二妮说:你们都是俺的恩人,这个情分,俺娘儿们永世不能忘记。说起来俺是个走投无路的人,若不是几位提携关照,这一家三口怎么也过不上这样安稳的日子,倘若终日在地里吃苦做庄稼,一辈子也学不到这手艺。申凤坤说:你来这里也是帮我的忙,乡邻之间,不说谁该谁的。莫老先生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孬不到哪里去。

申凤坤按时完成了那批货,并收到全额货款。那天晚上,他支付了张二妮的工资,另外给她五十块钱的奖励——当时的五十块钱不是个小数目。二妮拿着钱,手足无措,好半天不知朝哪里放。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一再推托,申凤坤只是不接。二妮说:太多了。我不该要这么多。申凤坤说:工资是你的劳动所得,另外这点钱,咱不说奖金,就算我给孙子、孙女的压岁钱好不好?

二妮拿到进城后的第一笔收入,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算起来,除了衣食杂用和孩子上学开支,大约还有一半的剩余。照这样下去,完全没必要担心未来的衣食住行。此时,她的脸上第一次显出舒心的笑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