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希望凸显这次会谈的经济意味而减弱其政治意味,海基会代表团来北京后没有选择以往常住的位于长安街的北京饭店,而是选择金融街上的一间酒店。但这种小心而为恰恰说明这一切的不同寻常。随行的台湾同行说,尽管表面看来,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谈笑风生,其他代表也是言笑晏晏,但从台湾出发到北京的这一路上,江丙坤都闭目养神,神情严肃,似乎颇有重任在肩的感觉。
江丙坤的慎重不是没有道理,两岸经历半个世纪的隔膜,官方交流中断近10年,这都决定了前路的不易。
而当钓鱼台晚宴上双方高举酒杯宾主尽欢时,更是不会料到5个月后,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踏上台北土地进行第二次“陈江会”的时候,会遭遇当地绿营人士的激烈抗议。
陈云林自1949年以来登陆台湾最高级别大陆官员的身份没有为他带来优待,反而激发了更大规模的反弹。抗议的民众不但包围了马英九和陈云林会面的晶华酒店,投掷石块、粪便、汽油弹,造成警方同记者、群众互殴,甚至将这种暴力的发泄蔓延到了记者身上。
跟随大陆海协会前往台湾报道两会复谈的同事陈琳,在面对那一张张因愤怒而扭曲的面孔时,一向坚强的她浑身颤抖,泪流满面。
暴力并非毫无预兆,在陈云林到达台湾之前,作为前站的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访问台湾,在参观台南孔庙时遭抗议人士推倒在地。
当我们形容两岸关系时,“同根同源”、“血浓于水”是最常使用的词汇,但在面对海的那一面的同胞时,我们赫然发现,原来对方并不曾投入与你相同的感情,历史造成的嫌隙并非时间可以弥补。我们大张着嘴惊讶于那种仇恨和愤怒的所在,困惑涌上心头:是什么原因让一对离散的兄弟彼此仇恨,重聚时可以挥起拳头?
从举行第一次的“陈江会”至今,5年时间过去了,期间已经历了8次会议。当双方强调会议达成了多少项协议,“三通”给台胞带来多少方便,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令台商获得多少利好时,是否也需要思考,在这种经济大踏步向前迈进的同时,两岸民间的交流究竟该采取何种方式?
五
对于台湾,大陆的居民并不算陌生,台湾明星大陆的年轻人耳熟能详,台湾服饰总能掀起大陆一股模仿的潮流,台湾小吃卤肉饭和蚵仔煎风靡大街小巷,台湾人到大陆定居的越来越多,联姻也越来越频繁。但是我们真的了解对方吗?
台湾媒体人宫铃,网名胡同台妹,资深媒体人,目前在大陆定居。她曾告诉我,她的很多台商朋友在大陆不敢与当地人接触,因为会有不太善意的言论。甚至她本人在一本有批评大陆内容的书出版之前,也因害怕可能遭到谩骂而经历了两个月的犹豫期。面对我不解的表情,她坦言很多台商对于在大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怀有一种恐惧。
我时常看到听到一些网民甚至是身边朋友对于“台独”的痛恨和鞭笞,对台湾人表现出的对日本的亲近感到反感和不可理解。我也曾是其中一员,为此和台湾朋友激烈争辩,不惜伤害彼此的友情。随着阅历的增长,我逐渐意识到,自己讨厌别人强加给我任何观念,但其实自己也在做着相同的事情。
极端的民族主义在中国从来不缺乏市场,看看网络上铺天盖地对某台湾女星喜欢和服言论的谩骂就能看出端倪。这种攻击方式不需要成本,目标准确、杀伤力大。这些人通常精力旺盛,对现状不满,急于改变现实,具有较强烈的本土民族主义信念和激进的思想。那些酣畅淋漓的痛骂起初的确能给人畅快,但痛骂过后呢?事情的本质永远藏在现象之后,除了独立思考,别无他法。
龙应台曾经说过:“从1949年开始,带着不同伤痛的一群人,在这个小岛上共同生活了60年。60年来,我们从来没有机会停下脚步,问问对方你痛在什么地方。所谓的理解就是要了解对方深处最痛的那个地方在哪里。”而两岸间即使经历了这些年的融通交流,真的了解彼此的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