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的深度(2)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时,我正在上班路上。

3小时后,我和摄像王昭诚坐上了前往青海的飞机。

我们从北京到达兰州后,才知道从兰州到玉树还有差不多十多个小时的路程。玉树原本有一个小机场,每周二、四、六三班飞机。地震中机场虽然并未受到损害,但因为要运送救灾的物资,被军方占用,汽车成为唯一进入玉树的途径。

和我一起的是来自二炮部队的心理专家,还有来自其他媒体的记者们。到玉树后我们将与那里的二炮救灾部队吃住在一起,报道当地的灾情状况和救援进展。这种嵌入式的采访方式多用于战地新闻的报道,记者与部队的紧密联系可以帮助其获得前线的最新战况。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有600多名记者跟随美军部队的脚步深入伊拉克。之前内地的媒体也曾在军演中使用过这种报道方式,直到汶川地震,媒体与救援部队的合作才前所未有的密切起来。也就是从那时起,嵌入式的采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内地的灾害报道中。

在汽车的颠簸中,天光渐亮。车窗外的景色显示,汽车已经在山区的山谷中行进。道路较窄,只能容纳两辆车通过。正是初春,两边的山上土较多,显得有些荒凉。山谷中偶尔有小河流过,能看出,当地总体比较

干旱。

来之前,我查阅了关于玉树的资料,位于甘肃高原的玉树是黄河、长江的发源地—三江源的所在地。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这里的人民创造和发展了一部举世瞩目的伟大史诗—《格萨尔王传》。藏语里,“玉树”意为“王朝遗址”或“部落遗风”,指的就是格萨尔王所创立的岭王国。它还是六世达赖的故乡,这个西藏当年的最高统治者不是以统治名震四方,而是以他流传至今的缠绵悱恻的情诗。或许因为曾经出过这样一位浪漫的人物,提起玉树,人们总能想起威武的康巴汉子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扎着长辫子的美丽姑娘随之起舞。

但是眼前的玉树,没有绿色,到处是土山,空气中弥漫着黄土的味道。4月份,草木还没发芽,还不是玉树最美好的季节。

随着车辆的行进,景色不断变换,那些荒凉的山区被抛在了后面。

路边偶尔出现几栋平房,还有田地。我们继续前行,直到走到一处三岔路口。路边停了很多卡车,上面堆满救援物资。看来,玉树震源结古镇应该就在前面。

等待中,我走下车,四处查看。在我们停车的前方有一个寺庙,顺着院墙,一堆碎石块堆在墙旁边。我原以为是院墙因为地震而坍塌,但远看,这些石块大小和形状都非常规则,不太像是墙壁坍塌后的废墟。走近后,才发现,石块是寺内的玛尼堆,显而易见是地震将它们震塌散落在墙外。再仔细观察,远看没有问题的寺庙院墙上有一道道的裂纹。整个建筑的形状看似没有变化,但其实很危险,稍有外力的推动就可能坍塌。

这只是震区的边缘,地震已经显示出了它的威力,里面的情况会怎样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