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不打不成交” 1

2007年9月23日,不顾中国方面的呼吁,默克尔“以私人名义”在总理府会见到访的达赖,默克尔因此成为首个会见达赖的德国在任总理。此举实际上在挑战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底线,为西方国家领导人在处理涉藏问题上创了的先例,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一大事件。

默克尔此举是其外交上少有的“鲁莽”动作,主要原因是她本人和顾问班子不熟悉对华事务,没有全面了解西藏问题的来龙去脉。当时,我刚到德国。据德国外交与安全政策研究所的一位相熟的研究员Bersick先生对我透露,当时,默克尔的顾问班子根本就没考虑德国外交部和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的意见,而是一意孤行,执意要见。因为这件事,默克尔内阁的社民党外长施泰因迈尔颇有不满,德国政界、学术界和企业界一些人士也纷纷出来,指责默克尔外交上的“不成熟”。

事实上,德国是欧盟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此事件一出,德中经贸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因此德国企业家们的抱怨更为强烈,特别是看到近邻法国同行因此补漏获益之后。记得那个时候,德国地方政府和企业界一些人士向我抱怨:“邀请不到中国客人。”

另外,德国在伊朗核问题上颇为积极,希望有所作为,这就需要中国的配合方有进展。受这件事影响,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六国会谈”机制不得不停摆。从长远来说,德国立志要入常,这更需要中国点头。总之一句话,一个稳定的中德关系符合德国的利益。

于是,默克尔政府接下来通过种种渠道与中方沟通,希望早日打破中德关系的这种冰冷局面。

2008年元旦后,默克尔公开向中国表示善意。她说,希望出席这年在中国举行的亚欧首脑会议,愿意改善中德关系,希望北京奥运会取得成功。作为回应,除了中国外交部表示“重视默克尔总理的表态”以外,中国外长杨洁篪不久应邀前往德国首都柏林,出席伊朗核问题六国外长会议,中德关系由此破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