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来信(3)

昨天我突然接到了电话,北京的一个研究院决定给你一份工作。我也对他们说出了顾虑,说我从来没有接受过照顾。可他们说这不是走后门,你以前在北京工作过,也做过不少经济学研究,他们是按照正常程序把你调回北京。你的调令已经下到了青海省,也许过段时间就会到达农场。当然也许还会有波澜,时间上无法准确,可毕竟,你已经快回京了。

以民,不知道你保存的书稿是否还在,一定记住,如果有机会,那会成为一份重要的提纲,它是你父亲对于经济问题多年思考的结晶。我相信,这份提纲最终会用得上,也许就近在眼前了……

方以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他的手已经开始不停地抖动。回家!他已经读不进信后面的部分了,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着,体会着这两个字的魅力。

“方以民同志,信上写了什么?”旁边的陈锁好奇地问道。

“没什么。”方以民故作镇定,“我父亲的日常来信,他想我了。有家的感觉真好,我很羡慕你有个家。”

“就这些?”

“这些已经足够了!”方以民笑了起来,大声地说。

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顺着颠簸的车厢走到了前窗,不停地拍打着:“停车!王石林,停车!”

“干什么?”司机王石林停了车,问道。

方以民在跳下车之前,突然回身,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递给了陈锁:“拿去,给陈嫂再买点药。再没什么……比亲人更重要的。”他来不及听陈锁的感激话,跳下了车,进入了驾驶室,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

“你怎么了?”王石林问道。

“我快回去了!我快回北京了!”方以民激动地说。

“真的吗?”王石林欢呼了起来,眼睛却盯着路面。他们已经驶入了西部山区,汽车正在一条土路上努力地沿着盘山公路的“之”字弯向海拔三千米的山口爬去。

“是的。我父亲在信上已经说了。而且,我回去之后还会继续做经济学研究,这可太棒了。”

“可他怎么做到的?”

“有时候事情很简单。”方以民卖了个关子。他犹豫着是否要把父亲可能得到重用的消息告诉王石林。

汽车到了山口附近,山口上一栋孤零零的小房子里冲出来一个人,招着手。王石林停了车。路边的人叫赵永坚,也是从北京过来的光明农场职工,和方以民住在同一个房间。赵永坚圆脸、短发,戴着一副黑框的眼镜,岁数和方以民差不多。他看见方以民也坐在车上,高兴地叫了一声,向着方以民一侧跑去。

“你怎么在这儿?”王石林问道。

赵永坚跑到了位,停了下来:“我已经等了一晚上加一白天了。”

“怎么回事?”

“昨天搭车走到这里,车坏了,大家就到小房子里休息,司机修车。等车修好了,他们忘了叫上我,开走了。”

赵永坚把自己的行李搬到了后车厢,和坐在后面的陈锁打了个招呼。他没有上后车厢,而是决定挤在前面,和方以民、王石林坐在一起。

“方以民快回北京了。”重新上路后,王石林对赵永坚说。

“那可太好了!你们什么时候知道的?”

“刚知道。”方以民把父亲在信中所说的内容详细地介绍了一遍。他知道即便现在不说,回去之后自己也一定会告诉赵永坚的。他还不忘把信中的照片拿出来,让朋友们看了一遍。

“这么说,你回去还研究经济学?”赵永坚问道。

“是的。”

“你终于可以实现你的抱负了。”

“不,这只是第一步,也许还差得远。”方以民表情严肃,但看得出他很开心。

“我们会想你的。”

方以民从朋友的语气中听出了难过。每一个人离开时,那些没有离开的人心情都很复杂。他安慰朋友们说:“我也会想你们的。会有机会的,也许大家很快都能回家,从北京来的回北京,从山东来的回山东。”

赵永坚说:“离开你让人难受,以后我们不知道该在谁那里聚会了,我也不知道该找谁讨论问题、学习英文。”

“这件事说不定还有段时间,我们却已经说到离开后的事情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