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1)

我很少看序,又难免以己度人,便认为很多人也不看。是或不是,我倒无心证明,只是建议阅读这本书之前,还是先看看序吧。至于原因,说出来有些小题大做,仅当这篇序是印在泡面袋子上的食用方法,按照方法也许会让这碗泡面好吃一些。

决定出版这本书,是今年五月份了。而这本书的最后一篇文章,是去年六月份写完的。其间这一年时间,哈哈,不好意思,我又抑郁啦,原因依旧不明。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这一本——用过时的话讲——充满正能量的鸡汤,让抑郁时期的我深感恐惧:我竟然写出了这种鬼东西。也就因此搁置了下来。

现在是缓过来了。再看,虽然会因为当时过分掏心掏肺而害臊,但绝不会再鄙夷自己了。就好比被电影感动哭的人,过后虽然会觉得丢脸,但内心是有小确幸的吧:我竟是这么样一个可爱的人。

那么,抑郁中的我,为什么会鄙夷我写的这本书呢?

前段时间上课,某位老师提到一个很有趣的词:叙事。这个词将会成为我的核心词汇之一,重要程度堪比《头脑特工队》里的核心记忆。因为它几乎解释了我这些年来的极大部分困惑。

按照我的理解,叙事,往消极了说是借口,往积极了说是看法,往狭隘了说是理由,往宏大了说甚至可以称为信仰。

举个例子:我爱你。当我认真讲这句话时,其中隐含的一个叙事便是:我相信爱是存在的。这构成了我爱你的前提。而认为爱是不存在的人,便会觉得“我爱你”很蠢,甚至会觉得很恶心。

那么到底谁才是对的,爱到底存不存在呢?

没人能证明有,也没人能证明没有。

明白我的意思了吧——在与“人”相关的万事万物中,人是永远无法得知“真相”的。也因此,人是一种只要活着,便会不自觉地找寻出一套自己能够信服的叙事来作为真相的生物。

我认为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肯定比不努力概率大。我认为努力根本没有用,一切都是基因和天赋决定的。我认为再相爱的两个人,也要经历磨合的过程才能好好生活在一起。我认为人的本性是不会变的,所以两个人不合适就绝不能勉强在一起。我认为人有了理想之后,虽然不确定能不能成真,但确实会让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我认为理想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假的,是人的盲目和贪婪催生出的遥不可及但又无法割舍的假象。我认为做一个能让身边的人感到幸福的人,是我人生最重要的意义之一。我认为人永远是自私的,即使想让身边的人幸福,最终目的也是让自己获得愉悦……这些叙事,这些从我们遭遇的经验中得来、从我们认可的论断中捕获的“我认为”,到底哪些才是可靠的、永恒的,是所谓的“真的”?没有人知道,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会不自觉地换着一套又一套叙事方法。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