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刻骨铭心的修炼(3)

不是一个人的马拉松

第三次跑纽约马拉松是在2015年的11月。

那时,我们刚刚创办了一家理念为“轻松跑遍全球”的公司——跑哪儿,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跑步赛事生态平台,创业仅有半年时间。

这一次我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从维拉札诺大桥跑到中央公园了,而是带领了包括家属在内的数十人规模的中国跑团来跑纽约马拉松。

最终,我以4:29:39的成绩完赛纽约马拉松。尽管,我的年龄长了两岁,但我的成绩和两年前相差无几。

此刻,我追求的已经不是个人的马拉松成绩,而是让更多的人穿上跑鞋走出家门,踏上奔跑的健康之路。

北美出版的英文版《中国日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我所带领的中国跑团征战纽约马拉松的故事。

每一个纽约马拉松跑者的胸前都会佩戴一块号码布,号码布的背后都粘有一条小小的细长塑料片,那是记录跑者成绩的芯片。当佩戴号码布芯片的跑者通过马拉松赛道途中的计时点时,那些计时点上的设备就会读取这条芯片上的数据,从而形成跑者精确的比赛成绩。我们在纽约马拉松期间见到了研发和生产该芯片的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并从此开启了与这家世界级跑步赛事科技平台公司的战略合作,我们通过互联网+软件+硬件+社群的生态赛事平台,为中国老百姓的大健康做贡献,让越来越多的跑者可以轻轻松松地参加跑步比赛,让越来越多的赛事组织者们可以轻轻松松地举办比赛。

纽约马拉松结束的第二天,我们专程拜访了纽约路跑协会。

1970年纽约路跑协会举办第一场马拉松的时候,参加人数仅有127人,比赛路线也只是绕着纽约中央公园跑4圈而已。把它说成纽约马拉松多少有点货不对板,说成中央公园马拉松倒是名副其实。如今,每年有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的近7万人参加纽约马拉松比赛。

世上任何一个伟大的事物,都是从渺小开始起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