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刻骨铭心的修炼(2)

一年后穿越的终点线

2013年11月,我再次到纽约跑马拉松,依旧是一家三口同行。

我住在第8大道与44街交界处的一所酒店,原本我以为可以到42街的纽约图书馆搭乘巴士前往史丹顿岛。但主办方通知说,我被分配到8:15去码头坐船前往史丹顿岛。

一开始,我打算乘地铁去码头,可是42街的地铁站构造太复杂了,我在探路时在里面转了向,找不到出口。如果比赛当天也这样的话,我将会错失纽约马拉松的参赛机会。

太太看了相关资料后建议我打的士去码头。她怕我打的士时会出错,还在一张纽约地图上做了标注。

早上7点,我出了酒店,招手打的士。巧得很,我在酒店门口遇到一位同行的跑者。于是,我们俩就上了同一辆的士。

由于我2012年初报名纽约马拉松时的成绩还在5小时左右,所以被安排在第4拨10:55才出发。

“从来不曾有过暖和的迹象。无论哪一次,肯定都是像魔女的心一样冰冷的星期日。”这是村上春树所描述的11月份的纽约。

当时,我上身穿了两件抓绒,下身穿了两条紧身裤,头上戴了一顶棒球帽,手上戴了手套。就这样的穿戴,还是被寒风吹得直发抖。我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才开始起跑。

等待期间,我突然收到太太发来的短信,问我是不是没有带能量胶。

我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腰包,确实没带,这下问题大了,途中的补给怎么解决呀。我记得赛道中是供应能量胶的,但太太告诉我说到了18英里后才有。

我必须从10英里开始补充能量,不然就可能完成不了比赛。太太说她会带着女儿和能量胶乘地铁到6英里的地方等我,也就是布鲁克林25街附近。

我在25街看到太太和女儿在瑟瑟的寒风中站在一个路灯下,赶紧快跑过去把5支能量胶放进腰包里……

中午的时候,纽约出太阳了,照得身上暖洋洋的。

到了下午又开始转阴,还不时有毛毛雨光顾。

跑过最后的两座大桥之后开始进入中央公园。我打开腰包,取出携带的五星红旗,举到头顶向终点冲去。等待了一年,我终于穿越了纽约马拉松的终点,太不容易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