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提这个小秘密,刘伯温旅行的第一站是南京。几十年后,刘伯温将以胜利者的身份再次来到这座城市,并且给予这座城市新的生命,但现在,他还只是一个扛着单反到处摆剪刀手的外地游客。
南京作为老牌旅游城市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历史知识丰富的刘伯温在这里如鱼得水,玩得非常开心,还留下了许多诗作。具体的旅游线路这里就不记录了,大家可以参考现在的南京旅游攻略,现存的大多数人文景观在元朝末年已经存在了。
接着,刘伯温在扬州短暂停留后,跨过了长江。
古代没有秦岭淮河分界线一说,过了长江就算到了北方。与南方的富庶相比,在北方的所见所闻深深地震撼了刘伯温。
元王朝多年的政治动荡、民族歧视、贪污腐化和苛捐杂税已经榨干了北方本来就贫瘠的财富,而老天爷总喜欢落井下石——1345年,在老百姓最艰难的时刻,黄河决堤了。
失去了束缚的母亲河瞬间变得无比狰狞,冲毁了沿途一切阻挡她的房屋和良田。一时之间,华北山东流民遍地,饿殍遍野。
刘伯温恰好目睹了这一切:
黄沙渺茫茫,白骨积荒垒。
哀哉耕食场,尽作狐兔垒。
然而,天灾固可怕,人祸却更致命。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大灾难,朝廷的不作为让刘伯温无比愤怒。在自己的诗里,他这样控诉:
陈红太仓米,丰年所储待。
为民备困乏,朝廷岂私此?
推余补不足,兹实王政始。
奈何簿书曹,暴慢蔑至理。
翻译过来就是:丰收的年份里储备了这么多粮食,等到现在老百姓饿肚子了,为什么迟迟不肯开仓放粮?多时储备少时补,这本来就是朝廷的义务,但那些可恶的官吏却丝毫不愿履行这个义务!
天灾加人祸,灾区已经变成了一片人间地狱,正如刘伯温诗中描述:
去年人食人,不识弟与姊。
至今盗贼辈,啸聚如蜂蚁。
岂惟横山泽,已敢剽城市。
愤怒的种子在刘伯温的心里悄然种下,经过十几年的浇灌后终将开花结果。但此时此刻,他也只是一介草民而已,甚至连走官道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和人三五成群地走在小路上,哪里轮得到他去指点江山。
收起愤怒,继续北上。刘伯温相继参观了当时两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河北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和山东琅玡阳都县(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这里分别是东晋大将祖逖和三国名相诸葛亮的故里。
祖逖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是他和刘琨倾情奉献的。至于诸葛亮,虽然当时《三国演义》还没有截稿,但三国故事早已妇孺皆知。
关于刘伯温此次北上,因为史料不多,所以我们无从知晓他在祖逖故里和诸葛亮故里接受了怎样的革命主义教育,思想境界是否得到了升华。不过刘伯温在当时的游记诗里以诸葛亮自比,而最后他也确实成了诸葛亮一级的人物,历数中国古代的智谋人物,刘伯温绝对能进四强(排在他前面的姜子牙、张良、诸葛亮的确无法超越)。
游历完河北山东,刘伯温来到了他的目的地:北京。
那时候的北京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资历尚浅,现在的绝大多数国家5A级旅游景点当时都还不存在。不过刘伯温并不在意这些,他到北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旅游,而是为了他的那件小小的、秘密的任务。
刘伯温并没有在北京逗留多久,一个月后他就启程南下了。回去的路比来的路好走些,因为他接到了朝廷指派的任务:跟随封王使臣前往福建。
这其实就是一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快递任务,但对于刘伯温来说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因为有公务在身,他终于有了走官道的资格。
高速公路确实比乡间小道好走多了。仅仅一个月,刘伯温就跟着使臣把快递顺利地送到了福建。接着,他转头北上。
但不是回老家青田,他的目的地是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