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坛双璧:刘半农(1891—1934)、刘天华(1895—1932)兄弟

他们是手足情深的兄弟,更是近代文艺界里经久不衰的一段佳话!

他们曾共同在民国乐坛中留下了“各施妙手谱佳篇”的流风记忆。

由赵元任谱曲、刘半农作词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是民国时代最久唱不衰的一支歌曲。从此后,中国的现代汉语字典里多了一个“她”字,这是“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最大的文化体现;1925年,刘半农创造了中国人获得法国文学博士第一人的记录,而同时期刘天华创作的《病中吟》《光明行》《烛影摇红》等,将二胡这件曾经流于乡野的“要饭家伙什”带进了尊崇无限的艺术殿堂。

然而终归是天妒英才,在风华灿烂的盛年之际,刘门“双璧”却遭遇了英年早逝的相同命运!

1932年刘天华在天桥采录锣鼓谱时染上“猩红热”,猝然病逝,时年37岁;仅仅两年后,刘半农在前往内蒙古等地田野考查,也不幸染病,回北京后溘然长逝。

他们的艺术生涯恰如流星,光华璀璨却转瞬即逝!留给后人的是说不完的落寞情怀!唱不尽的一曲沧桑!

——编者

江阴,绿树环绕,碧水蜿蜒,青山依依,炊烟袅袅,典型的苏南小镇。这里高耸着一座千年古塔,相传为宋代太平兴国年间所建,故名“兴国塔”。塔影正好映在附近一座古庙门前的池塘里,因此这座庙也就被人称为“涌塔庵”。这是与本章主人公刘半农、刘天华二兄弟童年音乐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地方。每逢夏夜,涌塔庵池边的大树上栖满了归巢倦鸟,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一幅图景:夜幕缓缓降临,一位清瘦素雅的出家人来敲庙门,而周围古塔巍立,池中倒影在清风微抚下徐徐晃动,波光粼粼,鸟声已息,蝉鸣不再,而蛙儿们开始演奏起独有的小夜曲。这位僧人与庙中的墨客谈笑风生,听取蛙声一片。这岂不是那位苦吟诗人贾岛诗句中的美妙意境吗?江阴真乃人杰地灵之胜境也!

大约在1925年,军阀混战,这座古塔不巧被炮弹打掉了半个塔尖,远远望去就像一支倒竖的钢笔,笔尖正好对准刘家的庭院。当时正值老大刘半农创造了中国人首次获得法国文学博士学位之时,荣归故里,好不风光;而二弟刘天华也不甘人后,执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之教鞭,成就卓著,备受好评,兄弟俩在文坛与乐坛可谓是双星闪耀,难分伯仲。于是家乡的父老乡亲纷纷传言:“江阴自古无状元,笔尖对准了刘家的门庭,刘家才出了个洋状元。”这传说虽带有谐趣和传奇色彩,但却反映了家乡人民的自豪感和对刘氏二兄弟的敬佩与赞赏。至今这段佳话仍在江阴民间流传,笔尖似的古塔也成了故乡的一处名胜了。民国乐坛双星刘半农、刘天华兄弟的音乐生涯就从此地肇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