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9日,黄自因患伤寒症不治而病逝于上海红十字会医院。一代宗师溘然长逝。临终前,他仍念念不忘自己的音乐事业,对夫人汪颐年女士说:“你快去请医生,我不能就此死去,还有半部音乐史没有写完呢!”他再也没有机会“写庆祝抗战胜利的歌曲”,也没机会“多写浅易的民歌,以平易近人之作供给大众”了!正如他的弟子们在追思会所唱的:“先生此去何匆匆,抛下了半篇残著。无数新声犹待谱,满腔曲调埋终古。”
在他这短短的34年的人生中,为我们留下了94首包括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复调音乐、清唱剧、合唱、独唱、教材歌曲等多种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15篇涉及理论创作、批评、欣赏等方面的音乐论著;56讲有关音乐常识的课文;3部未完成的音乐书稿。他还创办音乐社团和主编音乐杂志、音乐副刊、音乐教材、音乐教科书;为电台组织音乐节目、撰写音乐广播稿等。身为中国近代音乐的拓荒者,黄自创造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好多“第一”:第一位在国外获得作曲方面的音乐学士学位和“法·培德·嘉派”这样的学术荣誉组织会员称号的中国留学生;第一位创作了交响音乐并在外国演奏的中国音乐家;他还创作了中国最早的清唱剧《长恨歌》,尽管并未完成;他是最早创作抗日歌曲的作曲家;同时也是我国最早通过民歌改编探索多声部音乐民族风格(无伴奏合唱《佛曲——目莲救母》,1930)的作曲家;他又是最早全面、系统地传授西方近现代作曲理论,最早为进步电影写片头曲的音乐教授。此外,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周刊并担任主编,发起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全部由中国演奏家组成的交响乐队——上海管弦乐团……这些无法抹掉的事实都证明了黄自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卓越地位。田汉在演说时感慨,“自聂耳、王光祈之死到黄自先生的去世,是音乐界的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