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2)

在史蒂夫从大学退学后到去印度前的那段时间里,他开始了一段土著式的漫长流浪生涯。这个美国男孩不停地寻找办法,想要发掘内心的巨大潜能。他时而充满希望,时而绝望不已;时而进取,时而后退;时而兴高采烈,时而自暴自弃。他进行了各种尝试。凭他的直觉和常识,史蒂夫搭顺风车往来于俄勒冈州和旧金山湾之间。他工作,收集新创意,在结交新朋友的同时依旧与老友相处甚欢。有时他会租个房间,在他感觉有必要的时候,也会来找我。他是个行为古怪的人,从崇高走向荒谬,又从荒谬走向崇高,如此往复,直至有一天,这些无穷小的步骤拼凑在一起。在快三十岁时,我有过一段错误百出的时期,史蒂夫则冲我大发脾气。“瞧瞧,”他说,“要是你有麻烦,就去解决。每一样东西都不要放过,直到弄个明白!”他确实有这个资格给我提出这建议。

在他流浪的过程中,他多次突然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在城里,还说有东西给我看。一开始是口琴,他把它们装在衣服口袋和背包里。我估摸他是在搭便车时学会吹口琴的。接着他让我看蜡烛,仿佛蜡烛闪动着来自更高境界的信息。后来他先后用硬币和蓍草棒向我展示如何使用《易经》,并且解释我们投出的六角组合里蕴含着哪些信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这种基于古老智慧和机缘巧合的思想。凭直觉,我感觉这样的知识对我有效,可我花了一些时间才理解为什么只需投几个硬币,就可以进行预测。《易经》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我对时间的理解。此后多年,我一直奉行《易经》上所讲的内容。

大约就是在那个时候,史蒂夫介绍我认识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她名叫乔治亚,住在旧金山。大方活泼的她让我想起了电影《哈罗德和莫德》里的莫德。乔治亚研究出一种可以清除情感创伤的色彩疗法,而史蒂夫正在接受这种疗法。他是在进行了一半治疗时提出让我也加入的。我很快就发现她是厄尔哈德研讨会训练创始人沃纳·厄尔哈德的前同事兼前女友。厄尔哈德研讨会是关于个人成长强化训练的周末研讨会,最早出现在七十年代,秉承着过于激进的标准,旨在让人们承担起生活的责任。这个研讨会后来出现了一些变化,几经更名,现在名为“论坛”。关于史蒂夫与乔治亚如何结识,我则一无所知。

一开始,我们拿到了七张彩色纸,分别为红、蓝、黄、棕、紫、绿和橙,还拿了一张比其他纸张大两倍的白纸,这张纸是用来做汇总的。然后我们把杂志上的图片剪下来,粘在我们选出的彩纸上。我和史蒂夫大多数时候用的都是从帕洛阿尔托一家二手商店里买来的过期的《国家地理》杂志。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颜色、大小和图片的含义。我们只是收集自己喜欢的图片,把它们粘到在我看来合适的彩纸上。做完之后,乔治亚就来和我们谈话,记录下我们的想法和这样选择的原因,以及这些想法和选择对我们的意义。然后她就会破译我们所做的事情,以便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问题,从而想办法解决它们。

我还记得我的大多数图片和史蒂夫的两张图片。他选得最好的一张图片是埃及直觉之神的石雕,这张图片表面呈精致粒化,还经过了色彩处理。他把这张图片贴在一张橙色的纸上,结果石雕就像浮在了纸上,周围还带着缥缈的光芒。这情景令人屏息凝神,我们三个人都充满了敬畏之心,因为很显然,如果有哪个神明在护佑史蒂夫,那肯定就是埃及的直觉之神。史蒂夫在一张彩纸上只贴一张图片,由此可见他极简式的审美。我们都知道他贴的画更胜一筹,他则对此欣喜若狂。他知道他自己的设计很优秀,我很欣赏这一点,可他强烈的竞争意识则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