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手册(4)

在这段浑浑噩噩的时间里,有一天(我想应该是第一学年的十一月初或转年的一月的某一天),史蒂夫给我打来电话,说他要从大学退学。这是他第一次说这话,说得那么痛苦,而且很突然。“我就是再也不能像这样浪费我父母的钱了。”他说。我明白,他根本不需要解释。史蒂夫一直强烈感觉到他的教育给父母带来了过于沉重的经济压力。在他去瑞德学院上学之前我们谈过几次这件事,可我以为只要他去了大学,一切都会好起来。听了他的话,我一时间思绪万千,想起了乔布斯家车道上的那艘大船,那让我觉得他家完全有能力支付学费。史蒂夫这么顾念他父亲的感受,这让我深深钦佩,可我感觉保罗是个小人物,又好争辩,总是抱怨这抱怨那。那些抱怨带给史蒂夫很大负担,而史蒂夫只是把他的忧虑和心思藏起来,从不示人。在他告诉我这事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做出了决定。

他告诉我他要退学,然后他顿了顿。“反正,”他说,“我要去上旁听课。”

“噢,”我说,对此很好奇,“旁听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我可以去上所有我想上的课,还不用花钱。”

这话太惊人了。“可以吗?”魔法世界的通道在我面前铺展开来。

“是的,但是我拿不到学分。”

“噢。”我又说了一遍这个字,这次有点遗憾。

“不过我不需要学分,只要能上课就行了。”他说,带着那么点冷眼相向的现实主义态度。这就是了——这就是创造者统合心智的证据。史蒂夫找到了不用他父母的钱去上大学的方法,真诚的他让自己变得那么卑微。

此时此刻,回首这件事,我很想知道那场发生在史蒂夫婴儿时期的收养官司对他的这个决定,乃至他的人生最初阶段,有着怎样的影响。在那个时代,收养欠缺文化层面的反思和考量,史蒂夫的生母乔安妮似乎特立独行,勇气不凡,会就她的孩子的安置问题提出挑战。或许这样的行为也极其愚蠢。我想象得到她表现勇敢,同时还要忍受几乎无法承受的离子之痛,更何况还有孩子父亲的离去,而她肯定深深爱着那个男人。她当时只有二十三四岁,可她的强悍和说一不二在我看来却很引人注目。对于史蒂夫和他新家之间的情感,她缺乏深思熟虑和同情,这一点在我看来同样很突出。

现在我在想,乔安妮本可找个小诊所堕胎,可她却选择把孩子生下来。胎儿在她体内生长的那九个月,她肯定想过,等她远离这个孩子,会对他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她可能希望她的孩子将来受到天主教教育,养母如同圣人一般,从小到大将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希望养父母最好受过较高等的教育,确保他的成长环境能折射出他的亲生父母对学习的深刻尊重;希望收养他的家庭经济宽裕,可以在生活中给他提供充分选择。可是,她选好的那个收养家庭因为想收养一个女孩儿而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所以,她的如意算盘全都无法实现了。

乔布斯夫妇没有上过大学。他们不是天主教徒,也不富有。因此,在收养问题尘埃落定之后,乔安妮要求自己给孩子定下的计划能够得到执行。我可以理解这一点。可随后其他一些痛苦的片段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美貌的乔安妮,她又回来,想把史蒂夫从乔布斯夫妇手里夺走,然后送进她认为更好的收养家庭。第一次为人父母的乔布斯夫妇突然被告知他们不够好,于是拼尽全力要保住这个他们起名为史蒂夫·乔布斯的婴儿。他们或许都不知道这样对抗是否正确。为什么就不能遂了那位母亲的心愿,把孩子交出去呢?我从始至终好像都能听到保罗那狂暴又独断的话:“该死的,女士,你已经把他送人了,他现在是我们的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