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然远寄——论陶渊明饮酒(10)

清方宗诚在《陶诗真诠》中评此诗说:“第二十首‘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四句,乃渊明饮酒之旨。‘真’对‘伪’言,‘淳’对‘藻’言也,言饮酒欲返真还淳也,故曰‘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饮酒二十首》之十三——引者注),又曰‘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又曰‘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饮酒二十首》之二十——引者注),皆托饮酒以返真还淳,忘怀名利,以了死生。”方宗诚:《陶诗真诠》,《柏堂读书笔记》,清光绪刻本。在酒中可以摆脱一切名缰利锁的束缚,恢复生命存在的本真性。当人一旦从社会的关系网中脱身,就可能回到赤子那种纯真的生命境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中所谓的酒中“真意”(之五)、“称心”(之十一)、“深味”(之十四)和“复真”(之二十),无不具有返真还淳的意思。什么是“真”和“淳”呢?《饮酒二十首》之五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句,《昭明文选》李善注说:“《楚辞》曰:‘狐死必首丘,夫人孰能返其真情?’王逸注曰:‘真,本心也。’”《庄子·渔父篇》也对“真”有所阐释:“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可见,“真”是“本心”也是“自然”,这三者是同一概念,返真也就是要返回到自己未被俗染的“本心”,返回到自己内在的自然,即展露自己生命的真性。陶渊明在其他地方也多次提到“真”,“朴”,“素”,如“傲然自足,抱朴含真”(《劝农》),“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连雨独饮》),“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移居二首》之一),“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扬”(《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朴”的本意是未经加工的木材,其引申义为人的本性或本真。“素”的本意是未受污染的白色生丝,引申为未被扭曲污染的本心本性,也即未被腐蚀的人的天性。“淳”在《老子》五十八章中有所论述:“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王弼注说:“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政可举,闷闷然,卒至于大治,故曰‘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返真和还淳指的是同一对象——回归到个体生命的真性,或者说返回内在的自然。陶渊明在给他的外祖父孟嘉作传时曾顺便讨论过“酒有何好”的问题,借孟嘉之口解释了酒与“真”、“淳”、“自然”的关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