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连追问:两天,就再坚持两天 3

民间的丧葬习俗讲究很多,而且说法不一。我不太懂,于是对哪一方善意的提醒都不敢怠慢。中国人讲“祭如在”,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对死去亲人的祭奠,其实体现的是一种哀思,一种表达。尽管有一大堆繁冗的形式,在今天看来是迷信,有些甚至演变成了闹剧,但最初的形式总还是源于并依附于内容的,这使我对“形式”大都也恭而敬之。我所有的诚意、所有看来迷信的做法,都是出于对母亲——真切的爱!不是别的。

传说有一天,世尊佛陀路过路旁一堆颜色发黑的枯骨,曾躬身顶礼膜拜。众弟子不解。世尊于是对弟子说:因那是一堆女人的枯骨。

“何以见得一定是女人的骨头呢?”阿难问。

佛陀告阿难说,女人用奶水哺养孩子,养一小孩就要吮食八石以上的奶水,而奶乳是由母亲的血变成的,形容怎么会不消瘦憔悴?因此女人死后,其骨骸颜色较黑,分量上也轻得多了……

佛陀又依次颂扬了作为母亲十重难报的恩德,曰:“怀胎守护”、“临产受苦”、“生子忘忧”、“咽苦吐干”、“回干就湿”、“哺乳养育”、“洗濯不净”、“远行忆念”、“体恤子女”、“究竟怜子”……

引得众弟子纷纷悲伤落泪。

到医院开死亡证明,挑选、放大遗像,联系殡仪馆,通知亲友,确定时间、人数、车,买黑纱、蜡烛、冥纸,等等……在失去亲人的巨大哀痛的同时,你还必须把这一切做得有条不紊,谓之“料理后事”。

母亲一生也没机会在生活中充任主角,终于在她死后被动地做了一次。母亲这辈子,先后依附于她的丈夫和儿女,从经济到家庭地位一直都是。在我们这个家里,父亲“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十分顽固,以至连过生日这样的事,我们都习惯于赶在父亲的正日子,顺便给母亲一起过了。母亲从来不提,我们也慢慢忽略了。想来真是愧对母亲!

照片也是——父亲像样的照片还能选出几张,母亲的就很少,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母亲病后,脸部歪得有点变形,更少照相,除了十几年前换发身份证时照过一张,就再没别的了。遗像最后选用的是她二十年前面容较为周正的一张“近照”。要是她知道现在有这么多人郑重其事地为她忙碌着,母亲心里一定会过意不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