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5(7)

战士们迈着坚定的步子急速而行,布鞋、草鞋撑在茅草上,发出沙沙的声音。扛着枪,扛着弹药并不觉得沉重。因为心情是平静的,内心是轻快的。这不像11月7日那次大转移,大家精神绷得紧紧的,搜索着前进,一遇到一点儿响声,大家都要警觉地辨别观察,随时进行残酷的战斗。

到了观阳村,一部分战士移居后巷,一部分人移居后观阳村。雷应清和杨士林以及其他人一道居住在后观阳村民老万家里。

由于地方党早已打了招呼,所以部队战士一到,乡民们早已打开门,地上铺上稻草了。

雷应清打开有点潮湿的被子,放在刚打完谷子的稻草上,他觉得有些累,背一着稻草,有一种奇特的松软感,加之稻草清香四溢,他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

老万夫妇回房睡觉去了,雷应清关上门,熄灭了灯火。但他怎么也睡不着,尤其是老万的脸容一直在脑海中漂浮,因为老万很像他去世的父亲。

“宁德啊,宁德,父亲啊父亲”雷应清默念着,脑海中又浮现出闽东宁德的山水来。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半山腰,村寨一座,石基土墙,茅草顶,竹屋、私塾里传来琅琅读书声,惜父亲早逝,无法再去读书,临逝前,父亲抓住了他的双手,十岁的他只有泪眼汪汪……无奈母亲改嫁,后父对他十分凶狠,年幼的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除了放牛便是劈竹篾子,还要经常挨后父的拳头….…年幼的他比别人更成熟,意志比别人更坚强。在山坡上,他常常一人远望夕阳、落霞、青松、山涧。他想世间为何有如此的不平等,这样才能消除这不平等,人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当革命火焰在闽东燃起时,十三岁的他毅然参加了闽东游击队……

他觉得自己的眼眶湿了,便擦了一下泪,翻转了身子侧向西面去睡,他一下子碰到了自己使用的那支手枪,思维又切换到另一场景中,战争时期那股理性又充溢在脑海间,军人的职业使他思维又回复到战争这个话题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