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们的总导演!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已经半个世纪有余了。这座被誉为“国际艺术殿堂”的大剧院,在经历过50多年的风风雨雨,走过坎坎坷坷道路以后,在演出了一大批经得起历史和观众考验的优秀剧目,造就了众多杰出的表演艺术家,磨砺出了以民族化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方法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之今天,也许,最让我们所有的剧院同仁们,要深深怀念着的就是焦菊隐先生了。

焦先生早在1931年受人之托,创办了“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大胆采用了新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毕业的学生中有傅德威、宋德珠、李和曾、王和霖、王金璐、李金泉、李玉茹、侯玉兰、陈永玲、高玉倩等,这一大批著名京剧演员都是他的高足。1935年,焦先生到法国的巴黎大学攻读文科学士,后来写出的博士论文是《近日之中国戏剧》。1938年,焦先生毅然回国投入抗日战争的洪流。就任江安国立剧专的话剧科主任,教授导演、表演、舞台美术和剧本宣读等课程。同时,他在大后方和北平先后导演了话剧《一年间》、《明末遗恨》、《日出》、《原野》、《桃花扇》以及《夜店》、《上海屋檐下》。新中国成立,焦先生在参加创办北京人艺以后,“为了创造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中国话剧”,又导演了《龙须沟》、《明朗的天》、《虎符》、《智取威虎山》、《三块钱国币》、《茶馆》、《蔡文姬》、《胆剑篇》、《武则天》、《关汉卿》等一系列名剧。

焦先生是北京人艺建院元老,曾长期任第一副院长兼总导演。

在此期间,正如我们的老院长曹禺所说——

他不断思索与实践,专心致意地琢磨构思,沉迷于他所理想的戏剧境界。他精心揣摩,着意推敲,不放过任何能说明戏剧核心思想的光色、画面、音乐与情调,不忽略意义精微的台词与动作。他在舞台上纵横挥洒,创造出既符合作家的意图,又丰富作家想象的意境。他的导演工作,精致确切。常常是经过无数昼夜,终于得心应手,立下“意”根,画出枝叶,放出一片明丽的朝花。

他的一切创造,都立足于中国文化丰沃的土地上。他为北京人艺开拓新的艺术境界。北京人艺的演员们在他想象联翩的导演过程中,得到耐人寻味、生动的启发。有时,如急风骤雨,掀动起排演场上的创作激流。有时,在寂静如空的沉默中,冒出三两句精到入微的妥贴言语,挑动起演员的创造心情。他的话如春雨落花,自自然然飘落在演员的领悟中。

然而,自始至终,焦菊隐以演员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为根据,从不允许虚伪、表面的形体动作,他随时启发演员对角色的真实感情,校正演员的创作路标,引导演员对人物广泛深刻的探寻。演员从毫无收获的苦恼到偶有所得的欢快,两种心情反复交替的过程中,最后摸着了角色的真谛。焦菊隐才肯定这个角色性格的基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