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理解对方的人最得人心(1)

侯佩岑:“我就可以完全感觉到,她是一个在年轻跟成熟之间拉扯的人。”

2009年1月30日的《娱乐@亚洲》节目的嘉宾是杨丞琳,采访中有个部分是介绍杨丞琳如何对待工作的,当杨丞琳的好朋友都在VCR中说到丞琳的坚强和努力后,侯佩岑对杨丞琳说:“我就可以完全感觉到,她是一个在年轻跟成熟之间拉扯的人,但是要拉扯是因为你的环境,必须要让你这么做,你不能就真的放开,我就当小孩,我就这样子,因为有很多事情,你必须要去照顾,包括你自己的事业也是,我也可以就像小孩子一样,给你们管好了,可是你有一部分的责任心又说‘不行,我需要这么做’,所以,其实,你刚刚像小柔讲的说你有什么辛苦,你不会讲,但是丞琳私底下就说‘我很放啊’,其实,你的喜、怒、哀、乐,真的很容易看见,但真正很里面的、有些压力的事情,你是不会说的。”

杨丞琳一边听侯佩岑的话,一边时不时地点头,有种逢到知音的感觉,谈话氛围非常好。

理解别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是沟通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这样不但能使沟通更加顺畅,还能增进双方的了解、加深双方的感情。台湾著名美女主持人侯佩岑就是这样一个美丽亲和、温柔体贴的人,她总是用她善解人意的话语赢得采访对象的喜欢和信任,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打开对方的话匣子。

面对以上的观点,也许你会发出质疑:“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来容易,实际要做的时候却很难。”没错,因为人总喜欢以自己的想法为主,喜欢把自己的意见、判断强加到别人身上,总觉得自己的想法、做法才是最正确的。站在对方立场来说话确实不容易,但不是不可能。许多口才不错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不这样做的话,谈话成功的希望就很小很小。真正懂得应该怎样去说话的人,是很善于并且很乐意努力地进行换位思考的。不过,他们也是在一次次地说服过程当中吸收经验、吸取教训,然后不断对自己进行培养,令自己养成这种习惯,最终达到这种境界的。所以说,只要你愿意去做,想要将话说好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一个常在办公室抽烟的职员,曾经发誓戒烟,持续了一个月后,忍不住又去抽烟了。上司看到了,本来想说:“不是说不抽了吗?怎么又开始抽呢?”他想了一会儿,改口用温和的口气说:“戒烟可不容易啊,你能坚持一个月,已经很不简单了!”部下听了后自生惭愧,心里暗下决心,坚决把烟戒掉。

上司这样的说法就很容易让职员理解。因为上司是替他着想,知道戒烟是不容易的事情,即便偶尔抽一支,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说法不但让职员下了台,还会让职员下决心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也增加了他对上司的感谢之情。

如果想要在与对方沟通时让人觉得舒服,就一定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只有这样做,才能在使他人快乐的同时,也令自己感到快乐。

在沟通的时候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你便会发现,自己和谈话对象有了共同语言,对方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也都开始变得可以理解起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说话,能给他人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有赖于发现对方的真实需要,在实现自我目标的同时,能够给对方指出一条可行的路径,这样的语言才是成功的人际交往语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