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 3

1945年9月9日,顾毓琇以陆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议的身份,出席了日本在南京的受降典礼。典礼之后,他心潮澎湃,即刻写了一首诗:

受降台筑紫金山,

八载艰辛奏凯还。

雪尽马关奇耻辱,

功成观礼我随班。

在顾毓琇看来,参加日本受降典礼无疑是此生最高兴的一件事情,“奇耻异辱,至此方可透过气来”。

然而,胜利的喜悦未能持续多久,很快,国共两党交锋开始,内战爆发。全中国再次陷入炮火的纠缠中,经济崩溃,民生艰难,而国民政府却一意为战,独裁和腐败让国家唯能在存亡之际挣扎。此时的顾毓琇,心里也积累了很多对国民党的不满。

顾宜凡:他一直是有一些左倾的,比如说他跟陈诚讨论的,要让农民“耕者有其田”、国家要发展工业、不能长期无限制地搞训政等等这些思维,都是有一些左倾的。

顾慰庆:有时候也会议论到国民党的腐败,特别是当时在重庆,对孔祥熙、宋子文等四大家族,老百姓也有很多不满的言论,那他们有时候也会议论到这些问题。

正是这份不满,让顾毓琇的心里渐渐有了远离国民党的想法,他也并不像旁人一般关心战争局势的变化、计划自己的前程。国民党逐渐败了,共产党渐占上风了:1949年春,国民政府行政院迁往广州;4月23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顾毓琇并没有在这些变化面前闻风而动。

此时的他正在上海,因为高烧不退而进入哥哥开办的医院医治。很多人都来劝说身为国立政治大学校长的他随国民政府南迁,但身体好转之后,他却留在了上海。他开始做在新政权下到大学教书的打算。

顾慰庆:他曾经表示他不走,说他对国民党已经失望了,而且隐隐约约地讲,“共产党来了,我一样教书”。而且他在共产党内也有不少学生,都欢迎他留下来。

但顾毓琇最终却并没有留下来:“5月9日,我和婉靖及女儿登‘中兴轮’从上海到达台湾基隆。因我身体依然虚弱,又只有极少时间安排旅程,我们所携物品不多。”

顾慰庆:后来为什么走呢?据我所知,国民党当时有个人叫杭立武(时任教育部部长),这个杭立武代表国民党当局来找他,说:“你一定要走,你不走的话,要加以制裁。”另一个原因是,他当时是政治大学的校长,他说依照老传统,校长还没辞掉而他又不在的话,学校的经费、教职员工的生活都有问题,他要去辞职,正式地把大学校长的职务辞掉,才能到美国去教书。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他离开了大陆。

但他的子女中却有三个人都留了下来,这有些出乎顾毓琇的意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