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我们上面所作的各种论述,实际上,“自我”才是处在平常心对立面的角色。自我也就是“自己”“自己是”“自己的”等所有与自己有关的形象,而自己的形象是和对自己的评价紧密相连的,换个说法,其实就是“自尊”。与自我相关的感情,对内心情绪波动的影响是最大的。
自尊和迄今为止所论述的“在乎”“在意”,其实意思是一样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总是习惯于把“自尊”用在好的地方,而把“在乎”用在不好的地方,但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都把自尊看得很重。而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也一直在强调自尊,培养自尊。虽然也不乏“自尊心过强”之类的批判性语言,但大家都认为“拥有自尊”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是在竞争社会中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品格。
现代人从孩提时代起,无论是学校里的功课还是游泳、钢琴之类的特长培养,父母总是会有意无意地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不要输给别的孩子,要成为比别人都优秀的人!”大多数孩子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经常会听到为人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说:“加油,不要输给谁谁谁。”当一个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时,大多数的父母都会为此喜笑颜开,备感欣慰。
还有现代学校中的个性教育理念,经常给我们灌输独创、个性化才是自我实现最重要的途径之类的观念。潜移默化中,我们都被洗脑了,自以为自己是特别的存在。而实际上,现实中的我们未必都具备特别的天分和才华。我们勉强自己做一些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事情,反而让自己痛苦万分。
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不断膨胀,我们试图通过不断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优点来确认自己存在的意义。
即使在学习上无法成为第一,也要在性格上的幽默、服装上的品位,或者是善于表达、善于聆听等各个方面,来让自己和别人做到差异化。“在这方面,我比别人强”“在这方面,我是最棒的”,我们通过类似的主张来提高自身存在的意义和“商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