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8 我不会分心,也不会有任何意外事件发生
在为将来做计划时,我们很少考虑分心的因素。在我们的计划中,自己会一直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尽管这种不受任何打扰的状态从未发生,我们依旧按这样的设想做计划,好像将来肯定会有这种天堂般的世界存在。我们在开始工作时没有考虑这样的事实:生活总是会闯进来改变我们事先安排好的优先顺序,考验我们的专注程度。
攻读数理经济学学士学位,让我知道了小概率事件高概率发生的现象。我们没有为小概率事件做计划,因为从定义上来说,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几乎不会发生。谁会计划爆胎、意外事故,或者因为路上一辆车翻车造成的交通堵塞呢?不过这些事件中至少有一个会以高概率发生。我们都是这种现象的受害者,我们遭遇的交通堵塞、爆胎和意外事故,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认为自己不会分心”的思维误区诱发了不切实际的期望。
讽刺的是,正当我在星期天下午敲这些文字的时候,收到了一封客户邮件,她说:“我在工作中遇到了紧急情况,需要你深思熟虑后给出建议。我们现在能找时间谈谈吗?”尽管她在星期天下午联系我紧急会谈的概率接近于零(她之前从未这样做过),但是很显然,星期天下午发生某些让人分心的事件的概率相当高。
在我对高管进行指导时,一般会和他们合作18个月之久。我提醒每一位高管,这个过程会比他们想象得更长,因为总会有波折出现。我说不出具体是什么波折,但它一定会是合理而且真实的,例如一次并购、一次研发失败、一种主要产品召回,都有可能大幅增加实现积极改变所需的时间。我们无法预测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必须要有所预期——意外事件将会使我们分心,并因此放慢脚步。
误区9 一次顿悟将会瞬间改变我的生活
顿悟,表示这种改变来自洞察力和意志力的突然爆发。它当然有可能发生。一个陷入低谷的酒鬼,一个破产的赌徒,一个受到解雇威胁的糟糕的CEO。有时会在刹那间看到希望的曙光。但更经常发生的情况是,顿悟诱发了一厢情愿。
我怀疑所有“立竿见影”的经验。它们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催生改变,但是不会带来任何有意义或持久的改变——因为这个过程的形成基础是冲动、希望和祈祷,而不是策略和规划。
误区10 我的改变将是永久性的,我再也不用担心了
西方人有一种严重的社会通病,认为“如果……,我就会幸福”。这是因为我们把幸福看成一种静态的最终目标,只要我们得到了那个职位,或者买到了那所房子,抑或是找到了那位爱人,就能够得到幸福,一劳永逸。当代生活中最流行的故事反复给我们灌输这种观念:有一个人,他花钱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他一直很幸福。这叫做电视广告。
美国人一生平均会花掉14万个小时看电视,被洗脑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难道不是经常期待着某种积极的改变可以一劳永逸吗?我们设定了一个目标,误以为实现了这个目标就能幸福,就再也不会有悔恨。这种思维误区诱发了一种错误的感觉:认为事物是永恒不变的。
如果真是这样就好了。我为研究如何改变领导行为,对全世界超过86000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领导行为是一种“接触运动”,呈现出的是与永恒截然不同的景象。如果不持续跟进,我们的积极改变就无法延续。这就好像是减肥和保持体型之间的区别,一个是达到我们控制体重的目标,一个是把它保持下去。哪怕我们实现了前一个目标,如果不能坚持努力和自律,也难以保持那种状态。我们需要坚持去健身房才能保持体型,而且要永远坚持下去。
童话故事的结尾总是“从此以后,他们过上了永远幸福的生活”。所以它只能是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