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檄文挑战“凡是派”(1)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在全国激起很大波澜,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依靠理论界、新闻界和实际工作同志的紧密配合,这场讨论终于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做了理论上和舆论上的准备,在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一句最为响亮的口号,至今仍具有鲜明的生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始作俑者”是胡福明,他因该文而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

自《理论动态》创刊以来,沈宝祥从“理论动态组”成员到主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这块理论阵地。在胡耀邦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他参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修改和编辑,亲历和见证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提及这段特殊的经历,一口江南口音的沈宝祥十分兴奋,每一个细节都俨然发生在昨天。

战斗檄文挑战“凡是派”

20世纪70年代,注定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四人帮”横行肆为,最终落入历史垃圾之中,被人斥为“政治小丑”;“文化大革命”曾以狂风暴雨之势席卷整个中国,但是在人民的意志面前还是落荒而去。由此,时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的胡福明强烈地感到,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一旦觉醒了,没有一种力量能使他们屈服。

粉碎“四人帮”后,胡福明敏锐感觉到中国已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关头,中国要“改弦更辙”——改掉“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根弦,开辟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而且,他认为拨乱反正的最有利时机已经到来了,作为一个年轻的理论工作者,自己应该义不容辞地参加这场斗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当时胡福明主管哲学系的教学,还有授课任务。他挑灯走笔,写下了许多批判“四人帮”、在思想上拨乱反正的理论文章。1976年12月17日,他写下了批判张春桥的“全面专政”的一篇文章。之后又写了好几篇文章,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奋斗》、《“四人帮”批判唯生产力论就是反对历史唯物观》,后者被1978年3月16日的《人民日报》理论版摘要发表。

从1976年底起,胡福明开始苦苦思考一个问题:“四人帮”虽然粉碎了,但是中国社会仍然面临着这样一些严峻的政治局势——党内个人迷信、个人崇拜依旧盛行,大量的历史冤假错案尚未得到清理和平反,1976年广大人民群众自发聚集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行动依然被定为反革命事件……如何从根本上批判“四人帮”,以推动拨乱反正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