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制”的开国国宴酒水(1)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王鹤滨被公安部任命为公安部九局检验室主任。“在开国大典前的一些日子里,不仅会议很多,宴会也很多,为此,食物要检验有无毒性,成立了检验室。检验室的任务就是保证食品的卫生、无毒,每次会前都必须进行检验,以保障中央领导、各民主党派人士,以及全国各地、各阶层、各民族集中到北京来的知名人士和代表们的安全。”

开国大典的前一天晚上,怀仁堂大厅里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每一张餐桌上都摆放有茅台白酒和通化红葡萄酒等。为了保护领导的健康,避免因健康原因不能在第二天登上天安门,在国宴即将开始时,中央警卫处处长汪东兴和中央警卫处副处长李福坤,把王鹤滨叫到面前,李福坤低声嘱咐说:“鹤滨同志,不能让中央领导同志因饮酒过多而不能登上天安门,你要想想办法!”

这下,王鹤滨发愁了,自己可没有解酒的特效药,特别是宴会就要开始了,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这任务如何完成啊?

首长和国宾们都已经坐在餐桌旁边,祝词一过,就要举杯了。怎么办?自己又不能走到每一位领导面前,去劝说少饮酒。

“灵感”终于逼出了办法。“我开始想,茶叶有点儿解酒的作用,由喝茶水想到了用茶水代替红葡萄酒,进而想到用白开水代替茅台酒了。事不宜迟,用茶水代替葡萄酒,用白开水代替白酒,给参加宴会的首长们喝,保证不会‘醉’倒一个。于是,我将我的‘发明专利’向汪东兴、李福坤作了紧急报告,又经过首长杨尚昆的首肯,就执行了,立刻办起了临时‘美酒酿造厂’。”

王鹤滨先做了一下试验,倒在高脚玻璃杯中的茶水和白开水,在外观上用肉眼是无法与红葡萄酒和茅台酒区别的,只要不喝不能分辨真假。说干就干,他们利用刚倒完的空酒瓶子,迅速地装满了几瓶“特制”的“茅台”和“通化葡萄酒”,并马上和几位卫士长当起“招待员”来,把他们的“特酿好酒”斟进了首长们的高脚杯中。

王鹤滨注意到,毛泽东喝下“特酿酒”后没有动声色。王鹤滨笑言,国宴下来,畅饮的首长们脸都未红,个个都是“海量”,一个也没有醉。

为迎接开国大典,首长身边工作的人员因为随着首长出入各种重要场所和一些大型的会议,都穿上了清一色的工作服,王鹤滨也头一次穿上了毛呢服装。王鹤滨说,虽然毛呢的质量较粗,但穿在身上,使年轻的小伙子们显得更精神了。“主席的卫士李银桥和我从王府井路东请来了著名的裁缝王子清。他曾留学法国学习服装设计,是行家里手。我们用轿车把他拉到中南海,在主席的办公室里为主席量了尺寸,之后又在这里让主席试了衣服样。很快,为主席做了一身绿色的毛呢中山服和一顶帽子,并做了一双软橡胶底的、棕褐色的牛皮鞋,都很合适。”

王鹤滨后来感慨地说:“1949年10月1日,主席穿上了这双棕褐色的皮鞋登上了天安门主持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这双皮鞋也是我在主席身边工作的几年中所见到的、他的唯一的一双皮鞋。”

有一次,李银桥在给毛泽东擦皮鞋时发现,皮鞋前边一道纹一道纹的,和老人的抬头纹一样,鞋帮内侧靠近后跟处有铜钱大小的面积已经磨褪了色。李银桥擦了两次鞋油也无法遮盖褪色的部位。再看鞋后跟的外侧,已经磨掉了差不多一公分——因为是软胶底,根本没有办法用鞋钉补。李银桥笑了笑,说:“我看这鞋,有点儿将军的意思。你这当秘书的,都不知道给主席做双鞋呀?”王鹤滨无奈地说:“主席一直说这鞋还能穿,不让做新鞋,叫我怎么办?”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许,毛泽东醒后,王鹤滨了解了一下他的健康情况。之后,汪东兴告诉王鹤滨,开国大典时毛主席要与其他国家领导人同行,指示王鹤滨随中央警卫处的车先去天安门等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