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在西藏的同龄人,内地西藏班的我们可能早一些多一点接触到新的东西。当北京小街上开始贩卖港台明星的贴画,当港台流行歌曲唱响北京的大街小巷,来自港台的强劲的一股追星风潮登陆内地,处在年少的我们自然地加入了这追星族的行列。小虎队、草蜢、Beyond;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四大天王;成龙、周润发、林青霞等等这些星哥星姐成了很多人的心中偶像。学校的“小小电视台”周末播放港台枪战武打片,片子由学生会的同学负责从外面租来,正符合学生们的口味,因此很多学生对这届的学生会评价特别高。平时上街买东西,回校时手头上总少不了几张明星粘贴画;课桌上、笔记本封面上,甚至作业本的背面多贴满了自己心中的偶像;“歌词本”悄悄流行起来,街上最畅销的那些什么《最新流行金曲》、《叱咤华语歌曲精粹》好是好,但那些是别人做的东西,不如自己设计制作的“歌词本”。把喜欢的歌曲歌词抄下来,然后贴上歌手的粘贴画,用最好的笔记本,最厚的笔记本,这样的歌词本班里几乎人手一册。
这就叫流行吧,上预科时就开始流行起来了。但那时很多同学纯粹是一种盲目的跟风行为。只要是港台流行歌曲就学就抄,只要是港台的粘贴画,就买就贴。大部分最喜欢的是小虎队。可是到了初一,同学们的品位变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偶像。小米玛次仁,只喜欢郭富城,尤其崇拜他那飘逸的发型。而土登就只喜欢刘德华。女生,比如我们班的文艺委员小白央她们寝室好像挺喜欢伊能静。每次班里搞什么晚会,她们寝室的节目肯定是伊能静的歌曲编的集体舞,她们的保留节目是《流浪的女孩》。只要听到这首歌,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她们,联想到隔壁班带粉红色发夹的那位女生,因为我知道她们在一个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