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浮沉有尽时(2)

在张元济的官场生涯中,值得书写的还有一笔:获得光绪皇帝的召见。光绪怎么知道张元济呢?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两天以后,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以“国是既定,用人宜先”,上奏折“密保维新救时之才……委以行新政而图自强”。徐在《密保人才折》中推荐了五人: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张元济和梁启超。他对张元济的推荐语为:“刑部主事张元济现充总理衙门章京,熟于治法,留心学校,办事切实,劳苦不辞。在京师创设通艺学堂,集京官大员子弟讲求实学,日见精详。若使之肩任艰大,筹划新政,必能胜任愉快,有所裨益。”光绪帝立即命康、张两人于6月16日预备召见。1898年6月16日,天还没亮,张元济和荣禄、康有为以及两位外省知府在西苑等待光绪召见。几个人依次觐见,两位知府和康有为出来后,光绪宣召张元济。

屋里别无他人,唯君臣二人相对。作为一个职务不高的官员,张元济的激动之情可以想见,直到晚年回想这件事,张元济依然有知遇之感。

当时滇越边境发生划界的争执,光绪说,我们如果派人去云南,要两个月才能走到;而外国人只要十天八天就可以到。中国道路不通,一切落后,什么都赶不上外国,怎么好和人家交涉呢?跪在殿下的张元济面对思考着国家前途、忧心忡忡的皇帝,只能说一些宽慰的话。

这次召见的时间并不长,张元济也没有对变法有所建言,但是处境艰难的光绪给张元济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因为光绪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帝后两党的矛盾日渐加深。张元济虽不激进,却也同情变法,算是维新运动的边缘人物。他当时劝康有为到南方去办学堂,培养一批新人才,另外也可以缓和紧张的局面,但被康有为拒绝。

维新运动只维持了百日就告失败。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张元济虽在外围,也在新党之列。有人劝他赶紧逃命,考虑再三,他选择留下不走。在焦急的等待中,他跑去拜见李鸿章,天真地劝李鸿章对变法作些争取,可能还有转机。后来张元济回忆,李鸿章听罢,“瞠目视余者久之,默然无语”。

所幸,政变后的迫害没有扩大化。政变引起了各国的关注,一时间谣言四起,英国领事表示要干预。清政府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不敢再有什么大的举动,因此,张元济终于没有被抓捕。

虽然躲过一劫,但京官是当不成了,张元济被“革职永不叙用”。从1892年入京会试,到1898年10月革职离京,将近七年,为官生涯戛然而止,让他对清政府不再抱有幻想。以政治改革推动国家现代化的路断了,以文化推动社会变革的想法依然存在张元济的心中。性格宽厚的张元济知道自己并不具备康梁改天换日的勇气,于是决意避走上海,走一条文化启蒙、知识救国的道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