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周英华 我的绘画就是一种表演(2)

问:您后来在汉默史密斯房屋与建筑学院又待了两年,据说有两位年长的朋友对您影响很大?

周英华:他们从中国来,一个是广东人,一个是台湾人,整个学院就我们三个中国人。我们在一幢房子里画画,没日没夜地画。那段时间我临摹了许多大师的作品,比如这两周模仿凡·高,过两周又换一位……事实上,1958年我们在伦敦A.I.A画廊办过一个“三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展”。

问:很遗憾您没有继续下去。除了种族歧视,还有其他原因吗?

周英华:种族歧视或许不是唯一的原因。我确实被拒绝过好多次。我记得当我带着作品去美术馆央求他们看看时,他们直接拒绝了。回想起来,当年中国艺术家想获得成功简直太难太难了。而我有野心,我梦想成为最杰出的画家,即使当水管工,我也要成为最好的那一个。当时我知道不大可能实现那个梦想,在某些时候,我也是比较务实的,于是我开了餐馆,它成为全世界最好的餐馆之一。现在我觉得可以做这件事了:带着“奇迹”卷土重来,实现杰出画家之梦——这个梦在高压锅里压了50年!

问:谈谈您不够谦虚的那一面吧!我听说当代艺术家中只有两位——安迪·沃霍尔、克里斯托弗·沃是您觉得没有办法超越的,还有老艺术家是您无法抗衡的。能不能告诉我们,有哪些大师让您心存敬畏?

周英华:在绘画方面,我最推崇的是弗朗西斯·培根,他对颜料的使用超过他之前所有的艺术家……这份名单会很长,恕我不报了。现在我很高兴地说,我已经超越了培根,不是因为我画得比他更好,而是因为我使用了更好的介质。其实,绘画水平不是靠转换一种风格就能提高的,绘画只能从你的内在来,你无法逃脱自身,因为作品不会撒谎。晚上我常常看着自己刚完成的作品,听着Gone with the Wind(电影《飘》的主题曲),觉得自己太伟大了!但早上起来再一看,一坨屎(a piece of shit)一样!

但内心里,我是有自信跟当代前十位艺术家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的,私下里说,我其实想冲刺前五。我已经不再年轻,我没有时间谦虚了。你看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她的艺术生涯在75岁以后才爆发,这给我以鼓舞。

问:在画布上使用银箔甚至金箔是您的创举,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

周英华:银作为绘画材料是从纽约兴起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透过橱窗看到了米罗的一件蛋形雕塑,它启发我用黄金去做一件拼贴作品。我打电话给一个做黄金交易的朋友,他又把我介绍给一位珠宝商。就这样,我拿到一小块24K的黄金,上面还有一些小孔……那真是一个黄金般的时刻。我后来才知道,那样一小块黄金要一千美元,所以我就换成银。我拿了块纯银,把它熔化并做成薄片。这种材质既有韧性又有刚性,而且再次凝固以后不会暗淡无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