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6)

这一时期,莫斯科的对外政策开始摇摆不定。内部斗争以及经济衰弱,导致俄罗斯无法对国外的主要发展形势施加影响。20世纪80年代,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和外交部长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Eduard Shevardnadze)为国家政策和外交政策建立了直接联系。为了赢得国际上的财政支持,实现重建和复兴苏联经济,他们摒弃了苏联对待西方的传统态度,转而着力于缓解紧张的国际关系。一开始,鲍里斯·叶利钦沿袭了外交部长安德烈·科济列夫(Andrei Kozyrev)的对外政策。在实施“休克疗法”的早期阶段,着力于处理好与国际金融、政治机构,以及美国之间的关系。1992年2月1日,叶利钦总统和美国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发表了联合声明,宣布俄罗斯与美国化敌为友。两位领导人宣称,俄美两国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启新的纪元。然而随着在一系列国际危机中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陷入泥沼,俄美两国友好合作的希望迅速破灭。科索沃战争爆发之后,俄罗斯方面没有能力阻止美国的军事行动,因此两国关系一度降至冰点。北约的第一轮向东扩张也加剧了俄罗斯对美国的不满情绪。与此同时,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也变得极为冷淡。

在此期间,尽管美国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不断承诺为俄罗斯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然而他们却并没能帮助俄罗斯缓解经济改革带来的严重后果。 这样一来,叶利钦政府的幻想破灭了,于是他们把对外政策的焦点从西方国家转移到前苏联国家上,试图挽回莫斯科在这一地区的霸主地位。

叶利钦提议与邻邦国家进一步建立密切关系,可是,这一提议遭到了邻邦的冷落。自苏联解体后,叶利钦的团队认为,在俄罗斯的领导下,独联体(CIS)的创立为后苏联时代重整地域局面开创了一个新机制。然而,一切并没有按照计划发展。在大部分独联体成员国眼里,成立独联体,只是为了防止发生类似的南斯拉夫战争,或者说,这只是和平分裂的开始。除此之外,俄罗斯经济危机一直不能有效缓解,这严重影响了独联体地区一体化政策的推行,致使独联体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发展进程极为缓慢。而受到北约东扩的影响,俄罗斯在中亚的领导地位也不断遭受质疑。政治混乱、经济衰败、国家安全与统一饱受威胁、与欧美之间的外交关系陷入僵局,在独联体成员国中的公信力遭到质疑,这一系列内忧外患成为了世纪之交俄罗斯面临的巨大挑战。这时的俄罗斯急需一个威望和手腕都足够强硬的人来继承国家大统。因此,普京的出现让叶利钦感到欣喜,也让俄罗斯人民看到了希望。

接过权杖,俄罗斯雄风再起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即日起辞去俄罗斯总统的职位,并由总理普京代为行使相应的职权。以此为依托,2000年3月26日,普京在俄罗斯总统大选中胜出,接过了叶利钦手中的重担。成为了俄罗斯新千年之际“新的政治家,新的面孔以及精力充沛、精明强干的新人”总统。

普京上任之初,俄罗斯中央政府权力弱化,国家宪法权威旁落,各个地方政府各行其是,俄罗斯社会各阶层对政府工作极度不满,甚至对国家政权丧失了信心。原本沉疴累累的经济受到了政治混乱的影响,总体形势停滞不前。另一方面车臣问题悬而未决,直接影响了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同一时间,俄罗斯外交也陷入困境,与欧美之间问题重重。可以说普京接过的俄罗斯是一个“正处在数百年来最困难时期的俄罗斯”,然而普京却用强硬的手段和正确的决断拯救了这个国家,重振了俄罗斯的雄风。

读书导航